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县委书记一权独大背后的风险及防范机制探析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金 阳
日期:2015-07-10 16:00:55
作为“县太爷”的县委书记掌控着一个县的人、财、物大权,权力过于集中,大权独揽,习惯于“一个人说了算”,虽有利于快速决策、树立权威,但也埋下了诸多风险和隐患。县委书记大权独揽背后有什么风险,又如何防范呢?
一、风险分析
(一)责重——政治风险
按照领导干部责、权、利对等原则,有权必有责,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重。县委书记承担着一个县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任,稍有不慎,就可能败走麦城,毁掉政治前途。这种政治风险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发展风险。当前正处于发展攻坚期,转型发展的任务异常繁重,项目建设成为发展的主题。不上项目,发展就没有后劲儿,缺乏活力;上项目,如果等全部手续齐全再开工建设,就会错失市场机遇。因此,一些地方在项目审批、土地征占、环境评价等方面往往打“擦边球”,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未批先建、边批边建、少批多建等问题,特别是土地和环保是红线,一旦出了问题,县委书记就要被追责问责。第二,稳定风险。在“稳定压倒一切”的理念支配下,维稳手段出现异化的倾向。稳定出了问题,上级要问责,特别是在全国“两会”等重要敏感期,每天一通报一排名,排名前5位的要被“一票否决”警示或“一票否决”。因此,县委书记整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提心吊胆,一旦出现影响恶劣的进京非访或群体性事件,就要被上级问责。特别是安全生产问题,党政同责,还有秋冬季防火、夏季防汛,一年四季紧绷着神经,出了问题就要被追责,政治上就可能受挫折。第三,改革风险。目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层层传导到基层、压到基层,中央、省、市出台的改革意见都是宏观性、原则性和指导性的,要求基层既要不出问题,又要完成任务。因此,县委书记既要把握原则性不越界,又要把握灵活性不落后,超边越界捅了娄子,要被上级追责,谨小慎微、动作迟缓完不成任务也要挨板子,受“夹板气”。对待改革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在政治上栽跟头、出闪失。
(二)离家——感情风险
按照对领导干部管理的要求,县委书记都要异地任职,一般离家较远,不能照顾家庭,长此以往,夫妻关系、父子关系就会淡漠疏远,给家庭危机埋下了隐患。这种感情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孤独寂寞。县委书记白天忙于工作,开会、调研、听汇报等日程安排得满满的,感觉工作很充实、很丰富,很有成就感、价值感。一旦到了晚上,工作忙完了,应酬搞完了,自己一个人在宿舍的时候,除了看文件、看电视外,不免有些孤独、孤寂,这种感觉长时间压抑在内心,得不到有效疏解,就有可能陷入感情的“迷茫期”和“空窗期”,加剧感情裂变,加深感情裂痕。第二,外界诱惑。人都是感情动物,领导干部也同样需要感情慰藉、孤独排解。县委书记作为一个地方的主官,手握大权,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盯着其手中的权力,千方百计拉拢腐蚀,在金钱贿赂不奏效的情况下,可能会利用县委书记离家远的感情缝隙,千方百计利用女色来诱惑、勾引,使县委书记拜倒在石榴裙下,成为美色的俘虏。第三,情感“绑架”。诚然,领导干部受党教育多年,对金钱、美色都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对同乡、同学、老师、战友的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