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构建干部道德监督权力与权利双重支持体系的思考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牛月永
日期:2015-05-05 11:16:09
解决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中缓解与释放激化的矛盾和冲突,保障党的根本宗旨落到实处,督促干部道德落地生根。
3.完善新闻舆论监督运作机制。一是完善新闻舆论监督研究机制,自觉增强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积极吸收借鉴国外经验,着力研究探讨运用媒体监督干部道德的有效机理,提高新闻舆论监督的科学化水平。二是完善新闻舆论监督协同机制,既要着力增强各级行政机关、行业、企业和部门等接受新闻舆论监督的自觉性,为避免政府联合排挤和打压新闻舆论监督提供良性环境,又要完善新闻舆论监督的公开机制,为新闻舆论监督提供有效的沟通途径,在党和国家保密规定之外的信息应该积极公开,做到党政主动公开与群众申请公开相结合,并且使之法治化。三是完善新闻舆论监督的自我强化机制,不断加强新闻媒体自身建设。一方面,新闻媒体要坚守底线,不得为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而报道有损被调查者、被访者名誉和隐私的内容;另一方面,新闻媒体要树立法律意识,掌握法律基本知识,了解相关的法规文件,克服法盲现象,不能凌驾于国家机关或监察部门之上,也不能干扰司法独立与公正。
(二)加强群众监督。习近平指出:“各级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不想接受监督的人,不能自觉接受监督的人,觉得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很不舒服的人,不具备当干部的起码素质。”(《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年版)所以,加强群众监督是加强干部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1.确保群众知情权。不可置疑,在民主时代,群众需要有知情权。政府机关要建设阳光政府,将权力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运行。一方面,政府对群众关心的重大事件,要做到及时公开,让群众知情,群众知情后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监督力量,这种力量像一双眼睛时刻注视着权力的运行,保障干部为民服务的理念得到最大限度的落实;另一方面,要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建立与群众对话、交流的平台,在群众参与决策过程中取得群众的支持,实现干部道德监督的完善,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2.拓宽群众监督渠道。一是积极开展民主对话,运用民主沟通协商的形式,自觉与来访群众交流,运用感情化解矛盾和分歧,自觉增强干部面对面地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觉悟和能力。二是进一步完善举报制度,设立网络举报专区、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等平台,做到专人负责、专人接访,畅通群众监督的渠道。三是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制度。既要建立健全干部接待日制度,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地予以答复,相关问题可以进行通报,以体现制度的刚性,也要建立健全群众来信来访承诺制度,对承诺的问题要及时兑现,对于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要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让群众心里明白。此外,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对在群众监督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予以激励,使其有利、有为、有位,同时对于在群众监督工作中因不称职而导致群众不满意的党员干部给予撤换、开除、降职等惩戒,在激励与惩戒中理顺群众与政党的沟通机制,提高干部道德自觉的水平。
3.注重群众监督的延伸。在信息化时代,增强群众监督的效力必须注重群众监督范围的延伸。当前,一些地方正在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