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治理“为官不为” 涵养勇于担当精神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庚香
日期:2015-01-27 15:51:18
在阎王面前自称生时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以“虽无功,但总无过”自辩。阎王斥道:如果不贪就是好官,那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都不用喝,岂不是更胜于你?故事虽为虚构,道理却很深刻。一些干部觉得要求严了,束缚多了,感叹工作越来越不好干,官越来越不好当,产生了“明哲保身”的错误思想。如果一味感叹“为官不易”,干脆“为官不为”,结果一事无成,那么,不就是把责任心放在一边了吗?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尽己责、显己能,坚决不做吃着俸禄的蠹虫,坚决不做碌碌无为的庸官。
四是理想信念动摇、境界不高的表现。“日出东方,叩启天穹”。中国梦承载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人民凝神聚力的思想基础。作为领导干部,要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深深植根于胸中。个别领导干部“为官不为”,究其思想根源,可以说是世界观的偏差、人生观的迷失、价值观的错位,是“总开关”出了故障。一些领导干部内心深处缺乏党性观念的支撑,没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从政宗旨,因此对严政、实政这种新常态表现出不适应,以致加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降低,对个人的荣辱得失看得很重,对事业的兴衰成败看得很淡。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说过,一个自觉的革命家和一个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很多,但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在于他对群众的态度。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既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意识,也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治政情怀,更无“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追求,干事业缺乏激情,那是难以胜任工作的。相反,只要我们找准了自身定位,明确了价值所在,学会在约束中工作,习惯于在监督下干事,我们摆脱的是将是名缰利锁的束缚,赢得的将是有理想有价值的人生。
总之,“为官不为”,反映出来的正是少数干部对改进作风的片面认识和消极态度。“为官不为”,虽然说不上违法乱纪,却有涣散作风、松弛纪律之弊。说白了,“为官不易”的感叹,正对应着以往“为官太易”的扭曲。正是因为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工作作风上缺乏足够的束缚,一些人对不正之风习以为常,误以为这就是当官应有的状态。“为官不为”既有内源性原因,也有外源性因素。一是考核的激励作用缺失。考核机制起不到鞭策激励效果,必然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二是用人导向存在偏差。一些地方没有建立起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让一些埋头苦干的干部觉得“低头干事”没有出息,“抬头看路”才有出路。三是问责处置力度不够。由于干部政策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组织上对不胜任、不作为干部的研究和处理不到位,有的干部对“为官不为”无所顾忌。如果任由这种思想和行为发展,就会贻误经济发展,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党的形象,带坏社会风气。当前,改革正当中流击水、不进则退,如果再“为官不为”,工作没了劲头,丧失工作激情,就会贻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从古到今,为官者的价值都承载于奉公为民上。试问,如果脑子里不装事、心里不想事、手里不干事,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