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基于互联网思维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致群 刘叶婷
日期:2015-01-05 16:55:34
目前,我国正处在多重转型的交会期,发展阶段要从中等收入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转型,发展方式要从粗放向集约转型,经济形态要从产品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社会形态要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解决这些问题不能沿用传统的惯用办法,需要跳出原有的思维,找新出路、谋新发展,提升政府的现代治理水平。
一、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引入互联网思维的意义
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政府在治理思维、治理模式、治理工具、治理手段等方面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但需要找到一个创新和突破的切入点。思维创新是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和关键。以互联网为基础和核心的现代技术发展迅猛,并逐渐形成了以创新、开放和服务为核心价值的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精神,对全球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引导信息化与工业化、产业化的深度融合,鼓励跨行业的合作和创新,鼓励政府部门大胆尝试和创新,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不容回避的关键问题。
在政府治理中积极引入互联网思维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政府科学决策、监管市场、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水平,是建设透明、服务、责任型政府的迫切需要。将互联网思维引入政府公共治理中,并不是完全从根本上颠覆现有政府服务体系,也不只是简单地将其作为传统服务的延伸和补充,而是希望这种跨界的合作可以从思维上变革政府,在行动上助力政府。这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一是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不断融合需要引入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全球信息技术创新快速发展,各种信息网络已达到无处不在的状态,智能终端基本实现全民普及,信息平台用户规模急剧膨胀,各类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综合协同,信息化呈现出互联网化、移动化、智慧化的新特点,引起了全社会各领域的重大变革。一个高效率、跨时空、多功能的网络虚拟空间已经形成,人类在网络空间的活动大量展开,网络空间的活动正在替代现实空间的活动,并对当代政府治理流程产生深远影响,甚至出现了以网民为核心的虚拟公共治理空间“倒逼”政府治理的新态势。在这种背景下,政府需要用一种区别于传统公共治理方式的新思维引导虚拟公共空间的健康良性发展。
二是政府治理新突破需要利用互联网思维。政府公共治理现代化面临着治理机制“围城化”、治理模式“多元化”、治理手段“有限化”等各种治理难题。从治理机制角度来看,我国政府面临着“围城化”的尴尬。尽管政府一直强调多元主体治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政府主导的一元单向公共治理体制并没有从根本上被打破,政府困在体制围城里出不来,公众等第三方力量在体制围城外不得其门,社会资源和力量的优势得不到有效整合利用,多元交互共治的公共治理生态圈尚未形成。从治理模式角度来看,我国政府面临着公共治理模式多元化选择困境。近年来较有代表性的治理理论有整体性政府、网络治理、无缝隙政府、新公共治理、数字时代治理等模式,但有中国特色的、真正适合我国公共治理的模式仍在探索阶段(孙珠峰、胡伟:《后新公共管理时代钟摆现象》,《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从治理工具角度来看,政府在提升治理能力的过程中面临着“手段有限”的瓶颈。传统的治理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