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精彩阅读
年轻干部成长规律与差异化培养问题研究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中共浙江湖州市委组织部
日期:2013-07-02 10:04:37
错而行,最关键的推动因素是组织上有意识地、持续地加以培养,再加上个人的不懈努力,较早地向组织和群众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3.特殊机遇型。在这种模式下,遇到特殊的机遇,年轻干部的成长跨度比较大。其主要特点是从参加工作到晋升为县局级以上领导干部职务,成长过程中有破格提拔的经历,如由一般干部直接被提拔到正科级领导职务,由副科级直接被提拔为县局级副职等。从湖州市情况来看,这类干部占37岁以下县局级领导干部总数的27.2%,其中,经公开选拔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比重较大,占83.3%。在这种成长模式下,组织机遇因素中的政策、自身素质中的能力起到主要作用。
三、新时期年轻干部差异化培养实践设想
年轻干部的培养,必须坚持因人而异,量体裁衣。既要注意研究同一时期、同一年代年轻干部的共同特点,也应注意分析不同专业、不同地域、不同性格年轻干部的个性特点,从而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方向,落实差异化培养措施,真正实现培养的针对性。
(一)年轻干部差异化培养遵循的基本原则
1.遵循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原则。这是培养年轻干部的基本要求。经过实践探索与分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每个年轻干部的能力、水平、工作要求等都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年轻干部的培养要遵循这一成长规律,确保在特定阶段都有特定的培养举措,保证其健康成长。
2.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原则。根据形势发展的趋势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对年轻干部应有的素质进行分析预测,对培养对象的素质现状进行摸底。在此基础上,综合培养对象的整个成长需求,制订培养年轻干部的具体培养规划,从根本上解决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随意性和无序性的问题。
3.分级分类原则。年轻干部的培养,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职位,提出不同的素质要求和目标,做到目标层次清晰、梯次配备合理,实现连续和可持续性培养选拔。一方面,要合理确定不同层次年轻干部的比例,保持干部在年龄和职务上的依次递进,使各层次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都有充分的余地。另一方面,要根据领导班子和不同职位对专业的要求,合理确定年轻干部的文化专业结构比例。
(二)年轻干部差异化培养的模型构建
构建年轻干部差异化培养模型,是加强年轻干部差异化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1.建立三维模型,实行立体管理。从级别、专业、年龄三个维度,对年轻干部队伍进行分级、分类、分段管理。按照行政级别,将年轻干部分为科员、副科、正科三个级别;按照年轻干部的不同职位和专业,将他们分为经济及行政管理、党务及意识形态、社会事业、政法、基础建设五个类别;按照年轻干部的出生年份,将他们分为“70前”、“70后”、“75后”、“80后”、“85后”五个年龄段。通过三维模型,对每位年轻干部进行编码,形成编码库。这一管理方式从多角度分类,便于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内在素质,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可以使年轻干部处在多种坐标中,相互之间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发现优秀年轻干部。
2.建立量化模型,进行发展预测。每个年轻干部都存在尚未显现或尚未发挥作用的素质和能力,这些能力和素质决定着他们的成长潜力甚至结果。对年轻干部的学历、专业、经历等进行综合评定,并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