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领导者“人治偏好”的现实基础与防治思路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任中平 日期:2013-07-01 12:30:02
从而掌握着资源调配、人事任免等各项重大权力;同时,它还使得一把手成为本单位的第一责任人,这就给为完成上级任务而滥用职权提供了更加充分合理的依据。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复杂化和显性化,在压力型体制下,凡是在涉及地方经济和社会稳定等各种重大问题上,地方党政负责人作为一把手和第一责任人的权力较之于以往更加高度集中。于是,凡事皆由一把手说了算,这就为领导者推行人治提供了适宜的社会条件。
  (三)传统政治文化中积淀下来的人治思想观念,为领导者的“人治偏好”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即儒家学说,儒家向来主张依靠道德高尚的圣贤通过道德感化即通过人治的方式来治理国家。儒家重视人治,主张为政在人;法固然不可缺,但执政者“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而主张君主要以身作则,施德行仁,并尚贤使能,任用得力官吏推行礼治,以达到“文武之治,布衣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的境界(郑永年:《中国可能发展出一党主导下的开放性体制》,2013年1月4日《社会科学报》)。进入近现代以来,中国政治文化虽然一直处于向现代性的转型之中,但终究未能成功,传统文化中积淀下来的为民做主、等级特权、人身依附等人治思想观念依然潜藏在人们的灵魂深处。直至今天,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积淀下来的人治观念仍然在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由此看来,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受传统政治文化的深层规制,传统政治文化依旧是领导者人治思维的深厚文化土壤。
  二、领导者“人治偏好”的防治思路
  (一)健全和完善现有领导制度,清除领导者“人治偏好”赖以生存的制度空间
  正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领导权力过分集中,导致了一把手现象的普遍存在和人治方式的滋生蔓延,给我们的政治生活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后果:一些领导者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以权谋私,滥用公权,滋生了任人唯亲的歪风邪气,助长了个人拍脑袋决策,放纵了“家长制”、“一言堂”等陋规恶习,引发了大量的腐败案件,从而给我们的工作和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必须从权力结构和规章准则两方面来加强领导制度建设,使领导者的“人治偏好”失去制度上的生存空间。
  第一,要尽快建立科学的权力结构。分权制衡的制度,是今天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通行的政治规则。但由于我们的领导体制不存在实质性的分权制衡制度,一把手的权力往往成为难以监督制约的权力,致使领导者的“人治偏好”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大顽疾。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这就要求科学分解一把手的权力,明确界定一把手的权限,形成权力结构上的有效制衡机制,这是建立权力运行制约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假如没有科学的分权结构,在权力结构上依然实行一把手高度集权,那么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对一把手权力的有效制约。第二,要不断完善现有的监督制度。制度监督是对一把手监督的可靠保证。制度必须细化,才能实际操作;制度必须落实,才能取得实效。以往我们在一把手监督中存在着种种问题,除了制度不够健全的问题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