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公开:防治领导工作中规则不公问题的利器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高贺
日期:2013-03-18 11:16:59
下,向社会公布裁量事项、裁量标准、裁量程序和裁量结果,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确保把公共利益至上作为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基本原则,防止一些领导干部因私人利益而对权力自由裁量,做到平等对待规则相关人,不能因规则相关人的特殊身份或者特殊的利害关系而优待或歧视某些人。
(二)身份公开
人情是领导工作中公平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个以儒家思想为文化基础的国家,自古以来讲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形成了独特的人情文化,如“礼尚往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人情文化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促使了潜规则的盛行。人们按照血缘、姻缘、乡缘、学缘、业缘等情感关系组成不同的圈子,圈子内外亲疏有别、爱恨有差。同一圈子内的人在判断和处理事情时,往往受到情感因素影响,不以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作为基本依据,而是以情感亲疏为衡量标准。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理应在执行规则过程中平等待人,不因与个人情感亲疏而区别对待。但在具体实践中,一些领导干部难以完全避免人情文化的负面影响,甚至受到它的制约和支配,为了圈子内的人的利益不惜“拉关系”、“找路子”、“走后门”,按潜规则行事,损害了规则公平。人情是潜规则形成的重要因素,但这种人情通常不是以公开的形式出现的,而是把相关人的身份隐藏起来,追逐难以见人的私利。因此,要防止一些领导干部因人情而按潜规则行事,必须推进身份公开,揭穿规则相关人的“隐身份”。
身份公开不仅要公开规则相关人的姓名、民族、年龄、性别、学历等个人信息,还要适度公开规则相关人的人情关系,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亲朋好友等。身份公开的难点在于如何把握个人隐私权问题。现代民主国家都通过法律形式保护个人隐私权,如果个人隐私权没有保障,民主政治价值将会受到损害。但个人隐私能否公开不能一概而论,当个人隐私可能会对社会公共利益产生损害时,这些个人隐私就应纳入公开范围。从具体的实践来看,相关人身份的隐藏,既是潜规则的基本特征,也是潜规则形成的主要原因,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因此,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不受损害,必须适度牺牲规则相关人的隐私权,推进身份公开。身份公开的方式可以分为有限公开和无限公开两种。如果规则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就应对规则相关人的身份进行无限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如果规则与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不大,但与规则相关人的利益密切相关,可以采取有限公开的方式,在规则相关人范围内公开彼此身份信息,促使规则相关人相互监督。
(三)财产公开
经济利益是领导工作中规则公平问题产生的主导因素。在规则执行过程中,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不惜损害规则公平,获取一己私利,这既是腐败的具体表现,也是腐败滋生的温床。以这些非正当方式获得的经济利益一般都处在隐性状态,财产的“主人”甚至会改名换姓。因此,要防止一些领导干部以损害规则公平的方式获取私利,必须推行领导干部财产公开制度。公开是腐败的天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世界经验表明,官员财产公开制度是防治腐败最有效的手段,被誉为“终端反腐利器”。现在有近百个国家实行了这一制度。我国虽然从1988年就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