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统计学也是一种统治学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善平 日期:2012-12-13 17:59:25
权威、科学、客观,而往往是服务于西方特定的政治经济目的,其中不乏旨在遏制、误导、诱骗、绑架、颠覆中国的别有用心者。
  举例来说,西方之所以竞相发布针对中国的统计分析报告,肆意将中国渲染为经济大国、污染大国、军事大国、金融大国、专制大国,极尽混淆视听、敲诈勒索、搅乱时局、浑水摸鱼之能事,无非是为了精心编织“中国威胁论”以便捧杀或棒杀中国。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放眼全球、立足自我、积极主动、自主创新”的战略,在组建从事国情调查分析的精干统计队伍之余,积极打造从事世情调查分析的精干统计团队,积极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信评级机构、金融机构、民调公司、咨询团体、大型媒体,从而打赢“全球统计话语权与主导权争夺战”的第二仗。
  为了做到心中有“数”,我国领导者必须避免陷入以下三个误区。
  其一,重科学,轻政治。古代虽无自成体系的统计学,只有具体细致的统计术,但也始终服从帝王统治之需。现代统计虽已成为高度专业化的独立学科,但也早已超越学术象牙塔的拘囿,成为争夺国内国际统领权的政治工具。因此,无论古今中外,统计根本无法置身政治之外。在当代中国,统计更是与我党的政治理念、发展理念、改革理念、开放理念密切相关。因此,各级领导者在关注统计分析之时,必须透过科学外观看清其政治本质,避免罹患“重科学,轻政治”的幼稚病。与其回避政治而空谈科学,不如直面当代国际政治实情并适时改进,以统计创新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政治体制改革。因此,就统计的“统治”本质而言,“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原本无可厚非,问题不在于“官方统计主导”,而在于“官方如何善用学者力量来主导统计”,更在于“什么官出数字、什么数字出官”和“官如何出数字、数字如何出官”。否则,一旦丧失了统计主导权,任由其他统计主体反客为主、越俎代庖,执政者就会丧失公信力、领导力,掌控全局、统筹发展亦将成为梦幻。
  其二,重数量,轻质量。一叶可以知秋,但也可以障目。优秀的统计分析报告,可以把握国情世情的本质与全局,反之则可能误判形势、误导决策。统计之为统计,在于通过细密量化分析把握整体发展质量,而绝非“就数据论数据”,乃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统计学的悖论与困境在于,统计工作向来是有能力边界的,暂且不论漏报、瞒报、谎报、虚报等主观错误,仅仅就实报实计而论,可见、可比较、可均质化、可量化统计之物,固然可以精确统计,但无影无形、不可比较、不可均质化、不可量化统计者,则始终难以精确统计。大体上,越是物质性、财经性领域,越容易精确量化统计,越是人文性、精神性领域,则越难以精确量化统计。以“优秀人才”为例,每年每单位都有数量与比例相对固定的各类获奖立功人才,但是,无论是跨年度、跨国度,还是跨单位、跨行业,在时间与空间上,“优秀人才”往往是难以“均质化”比较的。爱因斯坦式的旷世奇才与如今高度精专细密的“科研专业户”,虽然都可以成为诺贝尔奖得主,但其视野、品质、格局、能量差异,何止是天壤之别。因此,高明的领导者理应看透统计的先天局限,避免陷入“重数量、轻质量”之误区。
  其三,重眼前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