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统计学也是一种统治学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善平
日期:2012-12-13 17:59:25
统计学也是一种统治学 ——论领导者心中的“数”
常言道,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心中有了底数,言行才有底气。统计工作虽然平实无华,却事关长远发展之全局。它既是领导权威的体现,也是领导权力的源泉,更是领导方略的基础。在以综合国力竞争为主轴、“靠数字来说话”的今天,科学发展取决于科学领导,而科学领导取决于科学决策,科学决策则取决于科学统计。因此,各级领导尤其是各级主官必须从全局高度重新审视统计工作,既要追求统计的科学性,更要讲究统计的政治性,始终做到心中有“数”。
一、统计学实为统治学
自古以来,国家要维持统一、统筹发展,就必须统一计量、统一规划。所以,统计出于统治之需,历来是一项由国家实施的政治工程,既是中央政府权威的表现,也是中央政府权力的源泉。
在古代,以秦始皇变“分封制”为“郡县制”为例,为了从根本上实现并维护国家大一统,必须强行统一原本各自为政的度量衡、文字、货币、户籍;为了强化国家的统筹治理,必须设法精确统计全国人丁、兵员、田亩、钱谷、赋税、资产。因此,统计学实为统治学,统计术实为统治术,统治者总是按“统治者权益最大化”的标准来统计。无论是统计目标的设定,还是统计制度的完善,或是统计技术的改进,背后都充满了政治雄心与政治智慧。遗憾的是,古代帝王虽很重视统计,会定期开展全国性普查,但他们大多标榜“以德治国”,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太注重民间经济的长足、自由发展,反而经常出于帝王专制之需而全力钳制之。与此相应,古代统计偏重于统治功能,而相对忽视其经济功效,其重要性与普遍性,均远远不如今天。
在现代,随着全球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发展成了“硬道理”,经济成了第一乃至唯一政治,统计的政治功能与经济功效,均得到了空前提升。尤其是在“凯恩斯革命”之后,随着宏观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勃兴,统计更是日益突出、重要,甚至到了人人都凭数字说话的地步。无论是一镇、一县、一市、一省之长的政绩,还是某行、某业、某人、某单位的业绩,乃至各国综合国力评估与发展战略,都要靠一长串翔实有据、面面俱到的数字来说话。
如此一来,随着各类量化指标考核体系的公布与推广,不但经济工作要以统计为根基,连行政、文教、医疗、学术、媒体、体育等工作,也无一不是以统计为基础。
可见,无论广度还是深度,统计的影响力均是今非昔比,它早已演变成一项“政绩工程”,无论是对其科学性、细密性、完整性的要求,还是对其政治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要求,都是与日俱增。具体标志就是各国统计局与审计局的设立及其职能大扩张,除了资源、投资、生产、贸易、消费、价格、收支、科技、人力、文教、军力、环境、医疗等“重大国情国力”的调查、汇总、整理、分析、预测、监督、发布,建立健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更成了其重大职责,现代统计工作得以如虎添翼、大显神通。若非出于政绩大比拼,官员们也不至于如临大敌,极度关心各类施政数据。同理,若非出于国力大比拼,各国政府亦不至于如临大敌,竞相发布各色“权威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