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统计学也是一种统治学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善平 日期:2012-12-13 17:59:25
>  二、统计权实为统领权
  高级领导之所以为高级领导,在于其特别需要统筹全局。现代统计之所以备受重视,在于它越来越具有全局性与战略性意义。
  可以想见,如果像古代帝王那样,一心只求“长治久安”的皇权永固,统计理当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帝国统治;如果像古代社会那样,内政与外交壁垒森严,统计理应两眼只盯着本国家底;如果像现代主妇那样,一心只求收支平衡,统计理当局限于家政学的范畴;如果像公司老总那样,一心追求利润最大化,统计理应局限于经济学的范畴。显然,现实远非如此。一方面,无论是政治、经济、文教,还是民政、体育、医疗,统计的触角早已伸至社会的各个角落,它像总司令手中的指挥棒一样,指引着国家机器与民间社会的运转。另一方面,随着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移民流的全球化,国际经济与国内经济的壁垒早已不再森严,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鸿沟亦渐被填平。
  如此一来,为了争夺国内与国际的领导权,统计权的争夺战日趋白热化、全球化,各国纷纷发表各类自认为权威的统计分析报告。更为严峻的是,随着统计主体的多元化,昔日由中央政府强势主导统计的一元化格局,已经演变为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际组织、资信评级机构、科研院所、专业行会、民调公司、大型媒体等共享统计权的多元化格局。其中,著名的国际机构有联合国、经合会、世界银行、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著名的国际资信评级机构则有惠誉、标普、穆迪三大公司,至于各类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专业行会、民调公司、大型媒体,更是多如牛毛。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此全球联通、强手如林的竞争格局中,虽然各国都早已专设了统计局与审计局,但本国政府尤其是亚、非、拉穷弱国家之政府,正在逐渐丧失统计话语权,甚至出现了连本国国民也怀疑本国数据,转而迷信外来数据的严峻局面,久而久之,势必严重削弱本国政府的公信力与执行力。这不能不引起领导者的充分警惕与重视。
  究其根源,统计并非常人想象的那么单纯,而是既具有非常严肃的科学性,又具有极其鲜明的政治性。就其科学性而论,统计既要求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全面性、精确性,又要求组织体系的独立性、公正性、严密性,务必做到整体设计和组织落实的滴水不漏。否则,统计数据与分析报告就会失真、失准、失信,导致缺漏、混乱、误导、帮倒忙、决策不当等情形。就其政治性而论,统计服从于统领全局、统筹规划的政治雄心,无论是“统计什么”与“不统计什么”的挑选,还是“此统计标准”与“彼统计标准”之抉择,或是“官员主导”与“学者主导”的选择,乃至统计方法与统计范围之选取,最终都要取决于执政者的政治决断。
  尤其在经济挂帅的今天,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相对淡化,各国之间的“政绩大比拼”日趋激烈。随着定期换届选举的开展,作为竞选主轴的“政绩”,既成了执政合理性的基础,也成为执政合法性的命脉。如果不能按时交出像样的政绩单,即便意识形态吹得天花乱坠,政府也会面临换届倒台的风险,官员也要面对离岗下台的危险,甚至像亚、非、拉穷国那样遭遇动乱、政变、解体的危机。
  可见,统计权并非可有可无的次要权力,而是关乎政权稳固与长远大计的核心权力。如果说在一国疆域之内,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