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融合性民主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思路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夏 行 日期:2012-03-20 10:34:46
式、程序、时机上的联动和协调,建立统一的公开形式、审核程序、运作模式,形成党务公开与村(居)务公开协调推进的格局。与此同时,党务公开和村务公开都应以权力运作过程公开为核心,在议题提出、讨论决策、执行过程、实施结果等环节加大公开力度,使公共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其二,要探索开放的组织活动方式。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要符合开放型社会特点,由封闭向开放转变,从活动内容、形式到参加人员都要相对开放。也就是说,要打破以往党组织活动仅向本单位党组织党员开放的模式,可根据党组织活动内容,适度向外来党员和党外群众开放,增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要打破以往党组织活动内容由党组织指定的做法,从活动策划、主题选定、方案制订到形式确定,都尽可能让党员群众全过程参与,使组织活动符合党员群众的意愿。要推动组织运作方式的创新,探索建立以回应、责任为特色的互动型组织活动机制,扩大党员与群众的互动与接触,形成良性互动、协商对话的合作型党群关系。其三,要探索开放的党员发展机制。建立民主开放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吸纳机制,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推行以党员推荐、群众推荐、群团组织推荐、党支部大会决定为主要内容的“三推一定”制度,以“公推群议优选”的办法把优秀分子推荐并确定为发展党员的培养对象。改进民主评议党员方法,采取党内评议和党外群众评议相结合的“两票制”办法,让广大群众有序参与民主评议党员。这样做既能提高民主评议质量和效果,又能使党员更注意在群众中的形象。
  3.坚持民主决策的融合与互动,以党内协商决策带动形成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决策和社会协商机制。其一,要构建开放型党内协商对话机制。党内协商对话、上下沟通完全可以向全社会开放,允许群众参与和发表见解。当前特别要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党员提案制和处理回复机制。切实疏通基层群众民主表达渠道,健全村务公开、决策公示、民主听证、民主恳谈等形式,运用民情恳谈会、政策咨询论坛等开放平台,加强与群众的“零距离”对话和交流,在互动中更多地体现民意、保障民利。建立党内与社会对话协商机制和回应处理机制,为广大群众创造更多发表意见和民主参与的平台,使党内民主和社会需求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其二,要构建符合法治精神的民主决策联动机制。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严格履行程序,实行民主决策。在农村,重点要把党内民主决策与村务村民公决的程序有机对接起来,使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起来。在村级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中,必须履行“支部提议、‘两委’班子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决议”的程序,决策一旦形成,必须实施“两个公开”,即程序公开和结果公开。这样,党内民主决策与村务公决就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村务由单纯的干部决策到党员群众决策的转变,既充分尊重了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了党员民主权利的有效行使,发挥了党员的参政作用,又保障了村民的决策权,实现村务决策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使执行决策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三,要建立健全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参加,参加会议人数须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一半方可举行。联席会议由党组织书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