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融合性民主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思路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夏 行
日期:2012-03-20 10:34:46
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制度,为这种民主制度的可延续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能量空间问题。能量空间问题,即融合性民主这种民主实践相对于以前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各自发展的时候产生了哪些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了基层社会的“民主性”、提高了民众在权力体系中的“重量”,增强了民众的声音、提高了村民对当选者的民主控制能力和民主监督能力。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融合性民主的有效性问题,也即制度效率或制度效能的问题。以“公推直选”为例,其主要的绩效有:将农村党组织书记和委员的初选权交给了广大党员和群众,产生的书记具有更高的群众公认度;实现了党员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尊重他们的话语权,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引发了基层干部价值取向的变化,增强了他们为民办事的责任感和压力感,使他们自觉地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两委”之间的矛盾,确立了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领导权威等。可以说,融合性民主制度的实施,使农村的政治生态环境发生了积极变化,是富有成效的。 3.制度空间问题。制度空间问题,即像“公推直选”这种融合性民主的制度安排的外部空间如何、社会认可度如何、民众认可度如何、官方认可度如何,其继续发展壮大的法律制度环境如何、观念环境如何等。这个问题的关键可以概括为这些具体做法的合法性问题。我们再以“公推直选”和“四议两公开”为例,二者虽然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有过争议、中断等现象,但时至今日,自上而下已普遍达成共识。从制度空间角度看,一方面,群众对“公推直选”、“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是充分认可的,高层的官员对这些制度也是认可的;另一方面,从法律、制度角度看,目前很多制度的制定恰恰代表了民主的方向,比如在民主选举上,修改了基层委员会候选人产生办法,规定“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提出委员候选人要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从法律上来说,融合性民主的探索方向是对的,是可行的,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4.横向空间问题。如果说历时性问题或生命力问题主要是一个纵向的空间概念问题,那么同样重要的是应当注意到发展融合性民主的横向空间问题,即这种新型民主形式目前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是否具有推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如何推广,推广当中具有哪些方面的阻力和障碍等。这个问题可以概括为融合性民主的扩张性问题。当然,融合性民主的扩张性最终是以其生命力、有效性和合法性为基础的。以“公推直选”为例,十六大以来,全国有300多个乡镇开展了领导班子“公推直选”试点。2010年至今,仅南京市就有806个村通过“公推直选”的方式产生了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在南京城乡基层实现了全覆盖。在成都,85%以上的社区、村推行了“公推直选”。可以说,全国各地都在普遍推行这项制度。换言之,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融合发展的趋势相当普遍,在全国各地具有很强的扩张性和可复制性。 三、融合性民主的发展思路 在不同的组织系统,实现民主的方式、规则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精神和原则有共同之处。特别是在基层,政党组织和社会组织高度重叠,其运行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