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融合性民主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思路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夏 行
日期:2012-03-20 10:34:46
治实际上被简化为政党政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的行为模式是执政党行为模式的化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政府要有合作精神,主导政府的执政党必须具有合作精神。执政党要具有合作精神,就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而融合性民主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公众有序的政治参与,谋求的是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有机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培育国家、政党与社会之间合作型的政治关系,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可控的和公众广泛政治参与的民主机制。透过融合性民主,我们看到了其中蕴涵的治理价值,即主体是群众,方法是民主,目的是善治。因此,融合性民主是中国现代化变迁的时代需求对民主形式的一种理性选择。 4.融合性民主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民主方式。发展民主也要捍卫和遵循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融合性民主不是一种孤立的理论或实践,而是深深根植于我国的文化传统与政治现实,体现了中国的核心价值观。融合性民主更多地基于中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传统的和合文化,但又不排斥个人主义价值观,力求在集体与个体之间找到平衡点,在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之间寻求一种能良性互动、和谐共进的融入点,形成合作共赢与和睦团结的政治局面。形象地说,选举民主是个竞争体,协商民主是个对等体,而融合性民主是个交融体。选举民主最核心的主张是个体权利,强调政治竞争。协商民主更加突出公民直接参与,试图削弱政党权力。而融合性民主在努力平衡个人价值取向与集体价值取向的过程中,拥有众多优点。一方面,它突破了原有的个体理性下的常数与博弈的竞争式思维,提出了发挥各自优势基础上的共赢理念;另一方面,它超越了个人极端功利主义的追求,提出了在尊重个体独立性基础上的对于共同利益的捍卫和共同价值观的维系,使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产生交集。 二、融合性民主的发展空间 每项民主制度的形成都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像“公推直选”、“四议两公开”等融合性民主会在我国广泛出现?或者说这种新型民主形态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这项民主制度的绩效如何?它的提升空间如何?它能否在其他地方复制?复制的条件是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分类,我们将融合性民主的发展空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历时性问题、能量空间问题、制度空间问题、横向空间问题。 1.历时性问题。历时性问题,即历史延续性问题,比如,“公推直选”、“四议两公开”等制度的来龙去脉、历史变迁及其未来的延续性问题。换言之,就是这个做法的生命力如何,是否会无疾而终。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弄清“公推直选”和“四议两公开”的动力学问题,即其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到底在哪里。众所周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结构日益分化,经济变迁和社会变迁使公众的民主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近年在一些地方接连发生的群体性冲突事件,也使地方执政者的执政合法性受到挑战,这就迫使地方和基层的干部必须尽快找到化解矛盾的办法。同时,农村和基层党组织的内部民主也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群众有序参与基层党内事务也是组织结构同构的现实之需。“公推直选”模式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由此形成。可以说,这种融合性民主的实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