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用人文化疑虑症”及克服对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聂世军
日期:2011-12-14 09:50:32
,也为他日后“如约”腐败埋下了伏笔。现在比较常见的江湖习气的用人文化是各种势力通过不同途径来影响具有用人权的领导,领导之间在人事布局上达成某种平衡,领导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某些势力的代言人,选人用人公信度无疑受到很大损害。 五是朋党型的用人文化。朋党政治是中国传统政治的顽疾,东汉有党锢之祸,唐代有牛李党争,宋代欧阳修感于朝廷抑制朋党写了著名的《朋党论》,称有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期望君主要“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朋党是帮派的高级形式,它与帮派的重要区别在于,它不纯粹以利益为纽带,而是夹杂了不同的治政和管理取向。各派往往都以正义为标榜,相互攻讦,相互拆台,势同水火,在维护大局的名义下各执一端,结果造成严重内耗,导致组织体系瓦解,最终损害了大局。现在,朋党政治在一些软弱涣散的单位依然存在,表现在用人上就是以人画线,看背景、抢位子,互不相让,导致单位总是处在“战时状态”,该提拔的提拔不了,该做的重大决策难以决定,最后是上级介入,运用强力组织手段重组领导机构,或外派干部“掺沙子”,或另起炉灶。这样尽管一时平息了纷争,但原单位该用的人没有得到及时恰当的使用,用人的公信度不高。 六是恩典型和依附型的用人文化。现实中无论是领导、一般干部还是社会公众,对官职的认识都缺少应有的公共精神和现代民主法治意识。许多领导者往往认为官职属于自己掌控的权力资源,自己提拔重用下属是对下属的恩惠和奖赏,因而自己应该得到下属的感戴,自然也就期待并享受下属工作上的坚决服从、政治上的绝对忠诚、人格上的诚心依附乃至利益上的报偿;不少干部通常认为官职是施展自身抱负、安身立命乃至出人头地的工具,自己之所以能够得到提拔重用,有权有势有利,风光无限,关键在于领导给了自己机会,帮自己说了话,对自己有恩,自己是领导的人,要知恩图报。如此一来,选人用人就带有浓厚的鬻私恩、报私情的私人色彩,“拜官公朝,谢恩私门”就成了一种普遍的官场文化甚至社会文化,其公信度必然受到严重削弱。 三、克服“用人文化疑虑症”的基本思路 文化既具有依附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要克服“用人文化疑虑症”,从根本上讲,要彻底清除其依附的制度和机制基础,主要思路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改进党的执政方式,促进党管干部原则的科学化,建设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根除封建专制思维滋生的土壤,不断建立健全民主、法治、科学、规范的现代用人体制机制,丰富和完善符合实际与人民意愿的干部选拔方式,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根本保障。从加强现代用人文化建设方面讲,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深入清理和批判落后、丑陋的用人文化,加强以民主、法治、科学、规范为核心价值的现代用人文化建设。要在干部和群众中进行专项的讨论与反思,认清陈腐的用人文化中隐藏的专制、人治、权谋、暗箱操作、奴化、交易、江湖习气、小圈子色彩等丑陋的思想意识及严重危害,大力传播和弘扬用人的民主精神、法治精神、公共精神;要将传统的为民选官意识转变为组织引导人民群众依照周密合理的法定程序参与选官意识,将以官意决定用人结果转变为以民意决定用人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