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用人文化疑虑症”及克服对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聂世军 日期:2011-12-14 09:50:32
于一时一事一功的表现,一事称心则骤然升之,一语不合则骤然降之,用军事管制的铁腕来进行干部选拔和管理,表面上看迎合了社会公众对干部群体不良作风的不满情绪,容易受到一时的热捧,但其违背了用人规律和公正原则,导致了用人者的骄恣和干部正当权益与尊严的损伤。据媒体报道,有的干部因在会议上打瞌睡或因没有清楚回答领导的提问而被当场宣布予以免职,还有所谓数不胜数的“一票否决”等,这些就有失用人的公允。不是说这些干部没有责任,不应受到处理,而是说过不当其罚,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偶然性和长官意志色彩。因为同样有媒体报道,现实中有许多所犯错误性质比这严重得多的干部却依然逍遥宦海,不仅没受到什么追究,有的还照样升官、重用。战争用人思维尽管经常被领导者正气凛然的形象所烘托,但对于形成公平公正的干部任用体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却无多大裨益。
  三是任人唯亲和交易型的用人文化。任人唯亲是具有源头性的用人文化,原指权力和官职授予以血缘和亲疏关系为根本依据的用人观念和模式,尤以最高权力的嫡亲关系继承和官职恩荫制度为代表。这种用人文化具有很大的狭隘性、明显的落后性,暴露了赤裸裸的权力私有观念,导致了荒诞的用人结果,但由于这种用人文化迎合了当权者的最大私欲和私利,因而一直以来也得到他们最为强烈的维护,在职权授予上任人唯亲的影响直到今天仍然相当普遍,只不过由于民主观念的深入和用人亲属回避制度的施行,那种直接的亲属授受关系受到制约,现在的任人唯亲更多地表现为唯同学、老乡、战友、校友、亲随(秘书、司机)、亲信是用等。与此相应,一些干部为能得到领导的信任就千方百计地与领导建立亲近关系,或找各种缘由套近乎,或投领导所好地送钱、送物、送“服务”,最终得到青睐、赏识、重用,从而就派生出交易型的用人文化。这两种用人文化由于强化了领导的控制力,增强了领导用自己人的安全感、亲切感,办家事如同办公事,办公事是为了更便利地办家事,尽管受到群众强烈谴责和用人制度规章的严格限制,但不少领导者变换手法、逃避监督,依然按照“亲”的标准和思维选人用人,这也是目前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是江湖习气的用人文化。所谓江湖习气的用人文化是指某些地方或者部门,各种体制外的力量包括地方势力、部门势力、外来势力、大企业势力、行业势力、帮派势力甚至黑道势力等介入用人问题中,组织的用人权威被消解,用人干扰因素五花八门,正式的组织用人规则很大程度上失去作用,关键职位依据各方势力的博弈达成某种均衡的分配,以致选用干部不仅要看干部自身是否符合选拔的条件和群众的公论,而且要考虑各派势力竞争、妥协的结果,论利害,不论是非,意气用事,交情重于原则,如同江湖上占山头、排座次、划势力范围。从目前来看,明显的江湖习气的用人文化很难全方位地见到,但其影子却在各地的用人过程中若隐若现地存在。如2007年4月10日《第一财经日报》上《郑筱萸腐败路线图》一文所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前局长郑筱萸1994年前后能够从浙江省医药管理局局长升任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福建老乡,也是广州某药企老总联络浙江药企等召集全国药企参加广交会,募集资金,专门支持郑筱萸在北京“活动”。郑筱萸背着人情债起家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