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社会管理体制的战略框架及实现路径研究
反映社会诉求,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所没有或难以发挥的作用。
3.“合作互动”——责任主体开放的价值理念。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各个责任主体并不是各自划界、隔离封闭的。作为系统的组织,必须相互开放,进行分工协作,这样才能实现各个管理主体的功能互补,形成社会管理的强大合力。可以说,现代社会治理主体的价值理念就是不仅要有责任性,而且要有合作性和互动性。促进社会管理各类主体的合作互动,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政府与其他社会管理主体之间的相互协作,也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包括政府运用市场机制发展公共服务、政府向社会组织委托管理事务、政府与公众的信息互动等。二是除政府之外其他不同社会管理主体之间的相互配合,如不同社会组织之间需要相互配合,社会组织与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与企业之间也需要相互合作等。 在这样的目标导向下,建立新型社会管理体制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战略架构。 ——健全的政府社会职能。政府的社会职能是政府在社会发展领域的职责及其功能,主要包括社会发展的规划职能、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必然要求政府加快健全社会职能,着力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改革社会事业管理体制,依法管理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和社会事业,发展公共服务,提高服务效能,满足社会需求。 ——完善的社会公共政策。社会公共政策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必要条件,对促进社会公平、激发社会活力具有特殊的调节作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必须按照机会均等的原则,加快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征地补助等补偿性社会政策和就业促进、教育公平、“入市门槛”均衡等发展性社会政策,以此规范管理和服务秩序,推动社会管理由个人信任向制度和政策信任的转型。 ——健全的各类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整合社会管理资源的重要平台。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就要通过大力发展和规范管理各类社会组织,打破政府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中的垄断地位,加强政府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协作配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系统的社会治理方式。社会治理是实现社会和谐有序的必要手段。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必须充分发挥社会治理的刚性作用,善于从源头上控制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诱发因素,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大力培育和谐文化,使崇尚和谐、维护稳定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推动形成诚信友爱、融洽和睦的社会关系。 二、构建新型社会管理体制遵循的原则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一项开创性的探索实践。我们需要在变革原有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重塑管理体制,重构运行机制,努力使新型的社会管理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我们认为,要建立“主体多元、责任明晰、合作互动”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顺应现代社会的管理规律,把握科学的创新原则,就要把握“公共物品供给灵便、公众需求回应灵敏、利益协调公平灵活、社会秩序稳而灵动”四大原则。可以说,这四大原则也是检验社会管理体制变革创新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1.公共物品供给灵便原则。这是指为公众提供的公共物品要更灵活、更便捷,以降低公共物品供给成本,提高公共物品使用效率。一般来说,公共物品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