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党委换届配强领导班子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白云萍 日期:2011-05-09 17:47:18
中,改变过去由一般科级干部差额陪选的做法,竞选人选大部分是乡镇(街道)正职或者县(区)直重点部门的领导成员,有利于在比拼中发现优秀人才。对新进班子人选实行全程差额选拔,在初始提名、组织考察、酝酿决定等环节,均按照一定的差额比例实施。此外,为提前做好县(区)委换届选举人事安排,面向市内公提公选(公开提名、择优选拔)5名正处职领导干部。此举把公开初始提名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初步实现了由少数人提名向多数人提名、隐性提名向显性提名、无责提名向有责提名的转变,既扩大了干部工作的民主,又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三)在人员配备上注重优化结构,增强活力,按照有关干部政策规定选干部、配班子。按照中央、省市委规定的领导班子职数、性别、年龄、学历和经历等结构方面政策,根据县乡发展的不同需求和班子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优补缺,稳妥调配干部资源,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做到因地制宜、人岗相适。一是加大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在宿城区乡镇党委换届前期的人事安排上,探索实施“12345”的配备计划,即通过换届新增加1名35岁以下党委书记,让2名公推公派到村任职干部、3名大学生村干部、4名优秀村支部书记、5名机关3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进入乡镇党委领导班子。二是注重工作阅历的科学搭配。不仅注重从市直机关选拔学历层次比较高、业务能力比较强的同志到县(区)工作,也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工作时间较长、经验丰富的同志进班子,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在乡镇党委班子人员组成上,注重从优秀大学生村官、“双强”村党组织书记、县(区)直机关优秀干部等群体中公推公选副科级干部充实进乡镇党委,为班子补充新鲜血液。三是注重班子整体的相容性。从县乡区域的长远发展和班子任期稳定性出发,在综合考虑干部性别、年龄、文化、来源等“刚性结构”合理配备的同时,也充分考虑领导班子成员在性格气质、心理素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个性特质方面的差异,注意把成员个人放到班子整体中把握,统筹考察相互之间的相容性、互补性,实现“软结构”与“刚性结构”的合理搭配,增强班子配备的整体效能。
  
  (四)在用人导向上注重向基层倾斜,定向选拔,按照职级跟着实绩走的原则加大一线干部使用力度。旗帜鲜明地凸显“在一线识干部、从基层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注重将那些学历层次高、基本素质好、培养潜力大的年轻干部选派到基层和经济一线任职。同时,在干部使用上注重选拔那些扎根基层、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干部。换届中,市委明确要求加大公推公派干部进县乡党政班子力度,目前,已有3名同志进入县(区)委领导班子,7名同志进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对特别优秀的年轻同志还委以重任,提拔其担任乡镇政府正职。与此同时,对部分能力强、资历深、公认度高的乡镇党委书记,除优先选拔进县(区)、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外,还采取“升官不挪位”的办法高配职级,鼓励他们继续扎根基层、争创新业绩。此外,市委还定期面向乡镇党政正职公推公选市直机关部门领导干部,进一步拓宽了乡镇党委书记的出路,吸引更多的年轻机关干部“朝下走”,到基层建功立业。

  二、班子建设中需要处理的关系

  地方各级党委换届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一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