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0年8月下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对策建议/李鹏飞 黄丽君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鹏飞 黄丽君
日期:2020-10-07 21:33:10
【摘 要】随着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对贫困将消除而相对贫困问题将更加突出,并由一维收入贫困向多维福利贫困、生存性贫困向发展性贫困、原发性贫困向次生性贫困、农村贫困人口向城市新贫困阶层转型。治理相对贫困问题要发挥党总揽全局的制度优势,实施城乡一体化治理,并建立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具体而言,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多维动态识别体系;建立返贫预警监测体系,提高治理预见性;构建数字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强化攻心为上制度安排,解决“精神贫困”问题;健全大扶贫发展模式,释放社会力量治贫潜力。 【关 键 词】小康社会;农村;相对贫困;制度优势;长效机制;一体化治理
【作者简介】李鹏飞(1987— ),男,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省情和资政研究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乡村治理;黄丽君(1988— ),女,云南财经大学大数据研究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财政政策。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完善西部民族地区贫困户精准退出评估体系及退出”(项目编号:17BSH078);全国地方党校(行政学院)重点调研课题“‘一带一路’倡议下云南沿边地区对外经济辐射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19dfdxkt135)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16-0106-04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国农村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3月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要求,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角度,未雨绸缪,加快思考建立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农村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意义重大。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农村相对贫困的主要特征
(一)一维收入贫困向多维福利贫困转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农村群众不仅将对物质生活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教育、健康、环境、生活品质等方面的要求也将日益增长。贫困治理将从过去物质匮乏导致的一维收入贫困转向由于制度环境不完善、发展能力不足、发展机会不平等导致的多维福利贫困。[1]十八大以来,虽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极大降低了经济贫困发生的可能性,但多维贫困发生率仍然较高,尤其是西藏、云南、青海、甘肃等地多维贫困状况较为严重,且已有的扶贫措施在改善非物质性贫困以及降低多维贫困方面效果有限。同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除经济贫困、住房贫困得到明显缓解外,生态贫困、信息贫困、教育贫困、健康贫困和交通贫困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2]
(二)生存性贫困向发展性贫困转型
长期以来,我国扶贫工作中存在重消除生存性贫困而轻消除发展性贫困的状况。一方面,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农村地区,恰恰是农村劳动力学历低并缺少专业技能培训的地区;另一方面,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异地搬迁和卫生设施的建设资金远高于用于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部分贫困人口尤其是部分贫困“边缘户”在消除生存性贫困后由于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技能和机会又重新返贫,同时由于缺乏强烈的意识、足够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