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12月下期

网络化治理理论与社区治理路径创新/宋 蔚 王 斌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宋 蔚 王 斌 日期:2019-12-20 12:35:43

   【摘  要】网络化治理理论强调治理主体多元,在互信互惠的伙伴关系上做到共享资源,共同实现公共价值。这一理论对突破传统治理模式造成的主体缺失困境、资源不平衡困境、信任困境和合作困境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为此,可借鉴网络化治理理论的合理内核,结合新时代社会治理格局的要求,重构社区治理主体,明确社区治理价值导向,构建协作治理机制,坚持依法治理以实现社区善治。

  【关 键 词】网络化治理;社区治理;多元主体;资源共享;互动协同;依法治理
  【作者简介】宋蔚(1993— ),男,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治理;王斌(1973— ),男,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
  【基金项目】2018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资金项目“新时代北碚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WU1809339);2018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庆市人才强市战略行动计划的人才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8SKSJ002);重庆市2016年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重庆市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与政策研究”(项目批准号:2016ZDSH04)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9)24-0036-03

 

   网络化治理理论是现代治理理论的一部分,其合理内核对我国社区治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传统治理模式下社区治理困境
  第一,治理主体困境。认知误区是社区主体困境产生的本源。这种误区源于长期的传统管制和管理实践,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政府对于谁是社会治理主体的误判”[1],即政府自认为是社会治理的唯一主体。这种治理观念造成社会治理领域对政府的依赖心理。政府成为社区治权的垄断者,基层政府严密地控制着社区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分配全过程。此外,“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把政府的渗透力延伸至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同构社区居委会和社区为行政单位,把众多行政事务摊派到居委会,使居委会无暇把治理焦点转移到社区内部,从而导致真正的社区问题被搁置。在社区居民中存在“共同体困境”,如社区居民对社区归属感不强、居民在社区治理中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导致社区治理成为政府的“独角戏”。
  第二,资源不平衡困境。我国传统社区治理模式中存在着严重的资源不对称现象。在传统模式中,政府是唯一的治理主体,掌握着资源的分配权,其他主体得到的资源较少。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越发成为核心的治理资源,但我国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的现象,使得社会组织、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少,获得的信息质量不高。
  第三,信任困境。在传统治理中,政府自定义为唯一的治理主体,这便产生了治理主体困境和信息不对称困境。政府陷入治理困境,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甚至引起社会公众的不满,进而导致公众对政府治理能力的质疑,信任困境就由此产生。
  第四,合作困境。合作困境主要表现为政府与社会之间存在隔阂,政府主导着社区治理,缺乏政府、社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有效合作机制。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中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