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6月下期

组织软环境建设的传统文化逻辑/郭一辉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郭一辉 日期:2019-05-31 15:39:39

 

  【摘  要】随着经济和技术的极速发展,组织规模愈加庞大,这不仅要求组织能够摆脱原有科层制的僵化型组织形态,也需要培育一种意识和精神以应对组织中人的异化。这对组织软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一要求,应把传统文化作为软环境建设的基础,用修道保法加强组织软环境建设。修道是指依靠提升道德层次来加强组织的道德顶层设计,保法则是通过确定组织的行为底线,强化组织环境的底线思维。
  【关 键 词】组织软环境;修道保法;顶层设计;底线思维;礼法双底线
  【作者简介】郭一辉(1991— ),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管理哲学与领导哲学。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9)12-0054-03
 
  在经济和科学技术极速发展的今天,组织的规模愈加庞大,其面对的内外部状况也愈加复杂,对组织中人的能动应急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不仅要求组织打破原有的科层制僵化状态,也需要培育一种意识和精神以应对组织中人的异化。登哈特在对公共组织的考察中发现:只要我们工作和生活在一个大型复杂社会组织中,个人与集体的存在就有赖于我们建立一种基本的知识和情感意识。[1]这种情感意识不同于结构化、系统化的组织固有形态,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与组织的软环境密切相关。
  正如软实力是一切非物化要素所构成的实力,组织的软环境则是指组织内外部非物质的影响要素,包含价值观念以及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组织中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并不是单纯的组织文化,更包含组织之外历史的、自在的文化要素。相较于强调理性重效率的西方组织,中国的组织受传统文化影响,更加强调道德仁义等主观德目。然而,很多案例也告诉我们,正是由于各项德目的支撑,组织的效率才变得更高。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为组织软环境建设提供道德文化的因素,这不仅有利于组织中的个人和群体在良好的道德环境下自由全面地发展,也有利于领导者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从而增强自身领导力,而这些都直接作用于组织效率的提高。
  一、传统文化精神与修道保法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人的道德要求也有着明确的层次划分。老子在《道德经》中对春秋时期的德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将之分为道、德、仁、义、礼五个层面,并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其中,道是指人效仿自然而具备的无私、博爱、不争等善的自然本性;德是指人在主动学习天道本性中培养出的德行;仁是道德之下的心性;义是用正义行动帮助人符合天道;礼是用礼仪等客观行为约束人的主观性,使人符合道德仁义。道出于自然本性,其主动性和自觉性最强,其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越来越差,到了礼就基本失去了主动性和自觉性。所以,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修道为第一要务,对于不能得道之人才谈修德,不能修德才论修仁、义,最后的底线是礼。礼是主动性和自觉性最差的下下之策,但对于仁、义都不能修得之人,只有用礼的管束才能保证其不越底线。老子的思想由道出发,经德、仁、义下行而到礼,便为这五项德目提供了一个优先性排序。在老子的时代,礼是德目中的最低状态,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礼之不存,祸乱就会产生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