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11月中期

重构公众风险认知:邻避冲突治理的一种途径/刘智勇 陈 立 郭彦宏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刘智勇 陈 立 郭彦宏 日期:2016-12-08 11:22:19
  【摘  要】公众对邻避风险的认知受其知识状况、邻避风险特性、伪科学谣言、媒体传播状况、政府信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公众对邻避风险的认知与实际风险存在偏差,这种偏差及对应的风险行为选择是邻避冲突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基于重构风险认知的途径,从强化科普教育宣传、提升政府公信力、完善邻避决策的公众参与、发挥媒体积极作用等方面综合施策,以消减公众风险认知偏差,有助于更好治理邻避冲突事件。
  【关 键 词】公众;风险认知;邻避冲突;风险沟通
  【作者简介】刘智勇(1965— ),男,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应急管理、政府管理;陈立(1991— ),男,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急管理;郭彦宏(1992— ),女,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急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合作治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6BZZ044)和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邻避冲突治理中的科普教育研究”(项目编号:SC15A01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C9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6)32-0029-03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邻避冲突是由邻避设施的现实污染或潜在污染风险所引发的一类环境群体性事件,而邻避设施是指那些能够为社会带来福祉,但可能产生一定负外部效应而导致公众不希望建在自家附近的设施,如常见的PX项目、垃圾处理厂、核电站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公众环境和健康权益意识的增强,近年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发生了邻避冲突事件,公众与政府的对抗性加剧,引起党和政府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邻避冲突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外学者较早从经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对邻避现象及其冲突成因展开研究。学者Lawrence和James(1982)认为,邻避设施的兴建损害公众的直接利益或间接利益是邻避冲突的成因之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较多,其核心观点是,风险认知偏差是引发邻避冲突的重要原因。如心理模型理论认为,公众认知风险的心理模型与专家评估风险方式的差异是导致公众风险认知与专家风险评估不一致的重要原因;心理噪音理论认为,公众在恐慌、忧虑、紧张等心理噪音的影响下难以对邻避风险形成客观理性的认知;学者Krimsky等(1988)认为,由于公众与专家对邻避风险的认知方式不同,难以达成风险认知的共识。不难发现,国外学者虽然认识到公众的风险认知偏差是邻避冲突的成因,但他们所理解的风险认知偏差仅仅为公众与专家之间的风险认知偏差,有失全面。其实,还存在另一种偏差,就是公众对邻避设施的主观风险认知与实际风险之间的偏差,这种偏差更容易引发邻避冲突,应该成为研究的重点。
  在我国,随着近年邻避冲突事件的增多和相关研究的兴起,邻避冲突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开始成为被关注的研究议题。学界主要从社会心理、政治参与、经济利益等维度探求邻避冲突的成因。如张乐、童星(2013)认为,社区压力和从众心理使邻避行为演化为邻避冲突成为可能;唐明良(2012)、包存宽(2015)等认为,邻避冲突产生的共同病灶是公众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