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11月中期

重构公众风险认知:邻避冲突治理的一种途径/刘智勇 陈 立 郭彦宏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刘智勇 陈 立 郭彦宏 日期:2016-12-08 11:22:19
频率与公众风险认知之间呈显著相关,即媒体报道频率越高,公众认知的风险就越高。媒体对邻避风险事件的过度报道和关注,会使邻避风险信息内容过度集中,重心偏移,长时间的集中报道会对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众对邻避设施形成高风险认知[6]。再次,媒体报道内容详略也对邻避风险认知产生重要影响。媒体报道得越详细、越具体,会使公众感到风险越大。对风险事件具体细节描述得越详细,就可能越接近人们心中的预期和想象,人们会倾向于认为其发生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媒体对邻避风险的报道,要根据风险的客观情况与公众风险认知水平、接受程度把握好报道的详略。
  5.政府信任状况。政府信任状况是指政府的公信力。在公众所处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状况会影响公众的邻避风险认知。建立起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能有效缩小二者之间的风险认知偏差。政府隐瞒风险信息,对公众风险信息诉求缺乏回应,都会使公众对政府和专家的风险评估结果失去信任。因此,如果政府公信力低,即便政府对邻避设施的风险评估比较客观真实,评估结果是风险较小、技术可控等,在试图以说服、教育等手段来降低公众的风险认知时,公众仍可能质疑风险评估结果的真实性。
  五、消减公众风险认知偏差的思路
  1.强化环境科普教育宣传。公众是邻避风险认知的主体,其对邻避设施涉及的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是风险认知重要的依据。邻避科普属于环境类科普的范畴,开展环境科普教育宣传的目的主要在于增进公众的科学知识,提高其对邻避设施风险的认知能力,特别是在面对伪科学谣言时,能保证理性思维,有效甄别,不信谣、不传谣。要突出环境科普教育宣传内容的针对性、全面性。所谓针对性,即考虑公众的关切和需求,精准供给,提高有效性。所谓全面性,就是要善于使用传播的两面性诉求策略,兼顾正与反、喜与忧的内容,既要讲明邻避设施和技术的安全可靠性,也不能回避其风险性、危害性。要防止选择性、为我所需地进行一面性科普传播,甚至故意掩盖问题、弄虚作假。要优化环境科普教育宣传的媒介和方式,除继续依靠运用传统大众媒介外,还要善于结合使用各类新媒体,构建全媒体科普传播模式,实现整合传播,提高环境科学知识的受众覆盖率和接受度。
  2.提升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政府公信力缺失必然导致公众难以从心理上认可政府对邻避设施风险评估结果。提升政府公信力是降低公众对邻避设施风险负面认知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官民风险沟通、有效治理邻避冲突的政治基础。首先,政府要增强邻避设施决策的透明度,在决策前要遵守相关程序,与公众等相关利益主体进行充分的沟通,并不断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和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其次,专家对政府决策进行咨询指导时,应主动向公众澄清相关技术、安全问题,本着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邻避设施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并秉持中立价值,客观、通俗地向公众公开评估信息和结论,接受公众监督。只有提升政府公信力,建立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信任关系,才能增强公众对政府风险评估的信任,缩小公众与政府之间的风险认知差距,真正化解公众对邻避设施风险的质疑及抵抗行为。
  3.完善邻避冲突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公众作为邻避冲突中的重要利益相关方,他们的参与是邻避冲突治理的一个重要条件。公众参与邻避冲突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