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12月下期
儒家“道德—社会”领导力与“大人”管理制度的现代价值/杨 俊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杨 俊
日期:2022-01-26 09:30:58
领导素质的重要体现,没有主见、只顾平衡的“老好人”绝不是好领导。中庸理论主要是探讨领导者应如何永久保持主见的正确性的问题。
人自有喜恶,如好美色、恶恶臭,趋利而避害,这是人之常情。然而,人由于利益、亲疏、成见、习惯、观念等因素,对异于自己的人、物、事无限制地否定,而对同于自己的人、物、事无限制地肯定,就是被喜恶之情操控的表现,就会对人、物、事产生错误的主观判断。如不对身心加以修炼,几乎所有人都会在不自知的情况下不同程度地犯下以上过错。孟子洞察此情,提出了“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心理学研究表明,两岁前的儿童,即婴儿,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只有简单的喜恶,因而无被喜恶情感操控的表现。一个人要想成为“大人”,则必须在长为成人、社会化程度愈来愈高的同时,时时刻刻以婴儿时期客观无我的心态审视周边的人、物、事,即凡遇错综复杂且与己身关联的人、物、事,皆能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研究,方能形成客观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这就是中庸之道的自修要求。
领导者要做出正确的决策,中庸特质尤显重要。在事业方面,只有做到客观无我,才能准确判断外部人、物、事的价值及其发展规律和潜在风险,才能理性地与他人甚至是对手展开深度、良性的合作,将外部所遇的一切人、物、事都转变成资源,促进事业的发展。在组织管理方面,只有做到客观无我,才能深度挖掘并集中运用组织内部人、物、事的优势,规避其缺陷,促成内部成员的共生、共享、共赢。经“无我”而促进“大我”的发展,进而促进全社会的共赢,这就是中庸的精妙之处。
中庸说来容易,然践行极难。即便如圣贤,也只能说其对中庸践行得比众人程度高,堪当典范,而不敢说其在任何时空都绝对践行中庸之道。领导者修炼中庸特质,须做到对“慎独”与“和而不同”的权衡。所谓“慎独”,即不断学习并践行自己经中庸方法悟得的“仁道”。所谓“和而不同”,即顾全大局、宽以待人,但绝不同流合污、不随大溜,在践行过程中加深对“仁道”的领悟。领导者对于某事物的认知,如遭相当数量的下属反对,有可能是领导者经践行中庸之道悟得的真理暂未被下属理解,也可能是领导者因自身局限对真理领悟错了而不自知。对此,领导者须基于“慎独”认识到道不远人、远人非道,增强与下属的沟通交流,引导下属以中庸的方法审视问题,争取帮助下属悟己所悟;如沟通无效,则须以爱己之心爱人、以责人之心责己,站在下属的角度审视问题,看下属的意见有无合理之处。经此一步,如发现自己的意见有修改的空间,则应不耻下问,与下属商议如何修正,形成新的共同意志;如仍未发现自己的意见有误,则可坚持并坚决贯彻执行己见,但需宽以待人,允许下属保留意见。这样做,短期来看,可最大限度地争取下属支持自己的意见,维持组织内部团结稳定,促进组织发展;长期来看,也为自己未领悟到却被下属认识到的真理预留了存在、接受检验的空间,以保证万一自我决策失误、集体遭受毁灭性打击后仍有绝处逢生的一线生机。
(三)领导力补充规范:自省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意即领导力的持续养成,必须靠每日不断地“自新”。自新之法,如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