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12月下期

儒家“道德—社会”领导力与“大人”管理制度的现代价值/杨 俊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杨 俊 日期:2022-01-26 09:30:58
己任,可以为师教化民众,可以为官替民请命、监督帝王,甚至可以为帝王实现保民与选贤的人。[1]其涵盖能力、眼界、担当、为人处世、理想信念等方面的要求,远非现代语境中的“君子”一词所能概括,因而本文沿用该古语含义。
  “大人”的培养和选拔,实则糅合了德(个人道德)和群(社会)两个主体,是构筑领导力的基础。“修身”联结了从属于个人道德的“格致诚正”和从属于社会的“齐治平”,是“内圣”与“外王”的统一。今日,个人修养为社会领导力的起点和手段,社会领导力是个人修养的结果和目的;明日,则社会领导力是个人修养的起点和手段,个人修养反而成为社会领导力的结果和目的。如此循环往复、互为本末,基于“道德—社会”构建的领导力才能在守成开新中永续发展推进。因此,儒家创造的领导力模式,并不是单方面的道德领导力,亦非简单的伦理领导力[2],而是集合个人和社会两个主体诠释的“道德—社会”领导力。
  儒家关于“大人”的领导力规范,即构建“道德—社会”领导力的首要之道。综合来说,这个规范有三个要点。
  (一)领导力基本要求:仁
  今人常认为,仁的核心要义在于“仁者爱人”,但实际上恐非如此。例如,孔子曾召集子路、子贡、颜渊问仁。子路回答:“仁者使人爱己。”子贡回答:“仁者爱人。”孔子对两人皆回应道:“可谓士矣!”待召颜渊时,颜渊回答:“仁者自爱。”孔子方回应:“可谓士君子矣!”[3]“士”即有才堪用之人,“士君子”才是“大人”之意。由此可见,“仁者爱人”虽是仁的体现,却非仁的核心要义,“仁者自爱”才是仁的核心要义。只有抓住“自爱”这一核心,才能领悟圣贤领导力的精髓。
  孔安国说:“复反也身,能及礼则为仁。”马融亦说,求仁须“克己约身”。[4]可见,“仁者自爱”意即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经宋儒发展为“灭人欲,存天理”而大成。“灭人欲”是指灭人的私欲,而不是尽灭人的欲望的禁欲主义。这就要求个人在保持欲望需求和保障集体诉求之间取得平衡,绝不能因个人之私害集体之公,这是底线。至于“存天理”的含义,朱熹说,礼是天理的入门,遵礼则天理便可自悟。礼的根本在于忠信。信是对周围的人和事保持一种真诚、虚心、友善的心态。忠即忠于人民、忠于事业。
  总体来说,“克己复礼”要求领导者对人真诚、友善,以实现沟通无碍、信息共享、相处和睦;不耻下问,善于用人之长,以促进共同管理;忠于组织、忠于事业,凭借处处为他人着想的行动和敬业精神夯实整个集体共同奋发进取的基础;适度保持个人欲望和需求,绝不能侵害集体、全民利益。做到以上各点,“仁”字才能经由个人的实践运用产生集体领导力,再借集体领导力的影响而形成社会领导力。
  (二)领导力修行之法:中庸
  要达到“仁”的状态必须修身,而修身的主要方法便是中庸。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庸的本意即客观待物、追求真理,这个本意和今人常用的以貌似客观、实则平衡各方利益的心态做事存在根本差异。眼界和决策力是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