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11月下期

“短命政策”的根源、危害与治本之策/张明山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明山 日期:2021-12-22 10:29:28
的发展思路去制定政策,此时就出现了“新官不理旧账”“决策翻烧饼”等状况,接踵而来的就是大量的短命工程、半拉子工程、半截子项目。这也就是所谓的“人来政改,人走政息”,实则也是“短命政策”。
  (四)问责机制缺失
  一些“短命政策”来源于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缺少约束以及问责机制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失误责任追究的相关法律及程序不完善,2019年9月,国务院颁布施行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是我国目前行政决策责任追究领域最高效力的上位法,在此之前,只是地方政府在地方法规里涉及行政问责内容,且较为混乱,缺乏严格的程序规范和统一标准。二是责任认定、追责内容等方面也是极为模糊。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由于领导的权力过度集中,出现一把手一手遮天现象,当决策取得明显效果时,就归功于领导的英明领导,当出现决策失误时,则归咎于集体研究失误,责任追究主体和内容不清,责任追究得不到有效落实。三是当前社会责任追究常识或文化氛围相对缺失。公民监督、责任追究意识薄弱,公众问责弱化,造成政策责任追究难,领导者有权力意识却没有行政风险意识,对出台的政策缺乏敬畏感。
  二、“短命政策”的危害
  (一)造成资源浪费,公共利益受损
  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和执行,都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公共资源,若政策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社会效益,半途而废甚至衍生负面作用,势必造成资源浪费和公共利益受损。2016年6月,山西省蒲县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一刀切式地出台“限期卖羊令”,要求农民必须在10日内把羊全部卖掉,否则罚款。但两年前,当地政府鼓励农民走“羊”路发“羊”财,并从贷款、技术、补贴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扶持。两年后,在政策的压力下,一些养殖户为了保住羊群被逼拖家带口离开蒲县躲进深山,有的则被迫将羊贱卖,可谓损失惨重。此事经媒体曝光后,蒲县政府也意识到政策缺乏科学性和操作性,不久便取消了“限期卖羊令”。任性出台政策,顾头不顾尾、缺乏连续性和配套措施的政策,最终沦为瞎折腾,这种“短命政策”带来的不是红利,而是需要由老百姓为不必要的政策性风险与经济损失埋单,好事办砸,形成决策浪费、公共利益受损。
  (二)破坏诚信体系,影响政府公信力
  在某种意义上,公共政策是公共组织为了实现组织利益、促进社会发展目标而与社会及公民达成的一种契约,政策的朝令夕改会破坏公共组织和社会之间的互信关系,造成政府公信力的丧失。这样的短命政策时不时出来折腾,如同“狼来了”,每一次大张旗鼓之后迅速偃旗息鼓,长此以往,政府的权威和形象就会被折损,政府的公信力急剧下降,甚至遭受群众的质疑,引发严重的信任危机。当社会陷入政府信任危机时,就离“塔西佗陷阱”不远了。
  (三)削弱政策权威,增加执行成本
  政府制定的政策,是跟群众订立的一种带有法律意义上的承诺,具有权威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不能随意变更。首先,若一项政策朝令夕改,就会造成普遍的结构性短期行为,并在此基础衍生出使政策歪曲变形的投机性执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一种错误的投机性执行。其次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