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11月下期
“短命政策”的根源、危害与治本之策/张明山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明山
日期:2021-12-22 10:29:28
序不规范
政策缺乏法律法规支撑。合法合规是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前提,否则,即使政策的初衷和目标是正确的,也很难走远。一是不同的国家机关所具有的法律赋予的权限是不同的,政策制定主体在行使政策制定权力时要在法定权限内,这样制定和颁布的政策才是合法化的,否则,所颁布的政策就会无根无据、政出无门,就会被视为违法无效,政策制定主体也应承担违法后果。比如,2011年的南京婚前房征加名税政策,南京市地税局发布政策后,不到一周时间,由“等总局文件”到“短期难推行”再到“暂不征收”换了三种说法,最终便偃旗息鼓,这项“短命政策”将税务机关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直接原因就是税务机关的裁量权过大,超越了法定权限,违反了税收法定原则。二是政策制定和执行程序不合法律法规要求。比如,政策制定、执行缺乏科学论证、民主参与等过程,部分地方政府只是单纯地凭经验“拍脑袋”决策,专家论证“唯领导化”,这也是导致政策短命的重要原因。
缺乏配套措施。任何一项政策要得到有效执行,都离不开与之相配套措施的保障,也离不开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支持。再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后,为复苏经济,多地发布发展夜间经济相关政策,各种举措层出不穷,但是政策落地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的地方夜间经济因为产生了系列问题被叫停整改,提振夜间消费是个系统工程,若缺乏市政、交通等硬件支撑和文旅、管理等软件配套,很难真正走好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因此,缺乏对事件的充分分析与研判,没有制定好政策的配套方案及预案措施,再好的政策也会成为“花瓶政策”“画饼政策”,进而会沦为“短命政策”。
政策缺乏科学论证。在现实中,由于政策制定过程中缺乏科学性,使得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理论化、抽象化、缺乏操作性等现象不同程度地显现。一方面,在政策出台前,未对其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缺乏专家咨询、政策评估等环节。有的则因为领导个人的意志、情感、态度和偏好以及独断专行的作风使得在这些环节流于形式,忽略领域内专家意见,不去深入调查研究,缺乏深度的科学论证。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地方的“土政策”还与“上位法”冲突,这样的缺陷极易导致“政策短命”。另一方面,政策实施影响的范围是广泛的,且与群众生活、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群众公认度是检验政策好坏的“晴雨表”,而在实际政策制定和出台过程中,缺乏社会公众、行业代表等群体的参与,导致出台的政策公众认同度低、不接地气,甚至与公众的思想文化理念、伦理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不相容,缺乏公众情理支持的政策不会有持续性,只会走向终结。
(三)领导干部存在短期行为
目前,我国干部实行任期制管理,且任期相对较短,在较短的任期内,为了将工作干出亮点,使职务得到尽快升迁,地方领导上任之日就开始想方设法搞创新、加快时间创业绩,加之在随时考核、提拔任用的压力下,他们会热衷于一些“短、平、快”立竿见影却劳民伤财的短期行为,这就会出现“一个领导一个思路,一套班子一个蓝图”现象。一旦领导调动工作,且继任领导个人色彩较重,就会出现“另起炉灶”现象,继任领导会按照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