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11月下期

政府服务承诺的特别内涵与时长控制——以“承诺审批时长”为例的政府服务改善分析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熊安邦    日期:2021-12-22 10:20:48
改革表现出不同的回应度。与市场关系密切的经济类部门往往更容易接受前沿观念、先进工具,并主动变革自我服务方式,真正从组织的发展运行出发做好服务工作,压缩不必要的流程。相对而言,民生类部门因处理事项更为细致具体,受传统规范理念影响,往往更容易对上级产生依赖思想,不愿承担变革创新风险,其对服务流程的精简优化就表现得较为滞后,推动改革的内驱力也弱于经济类部门,政府服务承诺时长自然相对较长。因此,如何加快实现现代理念的全面推广,健全追责问责机制而使部门执行者敢于放手干事,就是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三、“承诺审批时长”视角下的政府服务质量提升
  第一,数量压缩与层级压缩同步。减少不必要的申报材料或实现不同材料的综合呈报,可显著减少个体申报的前期工作,也可减少等待时间而使申报审批工作难度降低。与此同时,进一步减少逐级申报的步骤也可有效缩短部门间的沟通时间,实现整体服务流程的精简。这就要求领导者应进一步变革申报程序和申报材料,在“应放尽放,能放尽早放”原则下实现权力主体与执行主体的相对统一,弱化科层结构的天然缺陷,使一般申报审批工作尽可能在水平空间内完成,重点申报审批工作围绕主导部门展开,赋予对口管理部门更大的审批权力,以压缩审批流程。同时,优化政策工具,减少不必要的审批材料呈报,通过精准管理、精准划分,使对口部门的材料需求成为个体申报提交的重点,其他无关部门或关联较少部门尽可能不再额外设置非必要的材料要求,以此减少政府服务事项的要件数量。
  第二,平台建设与红利释放同步。当前,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始终是政府优化治理的重要举措,但在承诺服务时长上并未表现出显著的改善效应。这不仅在于共享平台本身的不完善,还在于各级政府部门参与、使用积极性不高,其依然存在部门化思想而表现出“各扫门前雪”的行为倾向。这就需要上级决策者从考核机制、奖惩机制入手,将部门信息化水平、数据资源搜集与使用、互动平台建设与效力作为部门创新工作业绩考核的重点。同时,加强政策效果评估,及时调整配套政策,以此促动其主动优化治理工具与服务工具,主动借力智能化操作压缩承诺时长,如此,才可将共享平台带来的变革红利真正释放。
  第三,公平标准与关注力分配同行。正如前文分析所言,当前,政府服务质量提升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公平现象,相关部门对于重点领域的优先关注、特别关照和流程压缩,使得其与非重点改革领域、自然人事项在处理效率效果上差距日渐明显,从而引致基层民众不满,有损基层政府公信力。因此,在优化政府服务承诺时长的过程中,应重视部门关注力的公平分配。其一,厘清重点关注下的薄弱环节、盲区环节,在做好重点领域服务改革的同时,将优秀经验、有效做法应用于非重点领域,加速其政府服务承诺时长的压缩,提升自然人事项的服务质量。其二,在重点领域也应进一步厘清短板、弱点,在践行服务承诺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树立主动识别并定期评估的意识,为优化整体环境、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思想保障。其三,上级领导者应在非改革前沿领域部门、非重点领域部门主动营造“亲改革”的组织文化,创造性、常态化地在这些部门植入改革基因,增强其改革内驱力。
  第四,服务效能与主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