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11月下期

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逻辑生成和探索历程研究/胡晶晶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胡晶晶 日期:2021-12-22 10:02:02
文化生产力解放的意义,面向市场的群众文化需求正式成为文化使命的新内涵,但使命的根本特性和立场一以贯之,我们党始终注重对思想文化的领导,以继续旗帜鲜明地担负起凝聚中国发展的行动力量的使命。因此,在操作范式方面,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同时,将其重点集中于理想和信念教育。邓小平总结道:“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4]这恰恰是文化使命的自觉性和使命性的充分体现。江泽民强调中华民族要独立自主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属于自己民族的先进文化形态。中国共产党人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其庄严使命之一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与此同时,着重以党内的党风廉政教育为重点,强调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担负的必然性和先进性。江泽民指出,要把反腐倡廉作为有机组成部分考虑进去。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不断思考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以提高文化软实力,占领文化发展制高点。
  三、期待和方略:当代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建构
  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依据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需要和现实国情,不断明确自身的文化使命担当和文化引领责任,并将其始终置于生存发展的首要位置以及全面领导和执政全过程之中,政党自信也得以清晰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世界之中国”位势变化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不断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从“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的认知,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明确,到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的凝练,到“努力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的要求,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优势”的号召,再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以及对“国之大者”的强调,中国共产党正是凭借着“这种对人民、对民族、对国家、对世界和对人类的责任”[5]和真挚情怀,代表、表达、引领、整合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下,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以及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等都对未来中国共产党担当和践行文化使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策略、能力等提出了更多新的期待。
  首先,在于寻求并确立推动中国发展的新的导引、动力和平衡机制。社会发展需要形成明确的方向性、延续性和稳定性的机制。当下的共识是影响社会发展的机制包括三种:导引、动力和平衡机制。导引机制,主要表现为目标定向、社会动员、道德约束等。可以说,我们党自成立之初便将此机制作为文化使命的核心和持续建构的问题。我们正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以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更为强调中国“往哪儿走”“怎么走”的战略定力、发展合力、磅礴伟力、强大智力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