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10月下期
驻村第一书记嵌入式治理的困境与优化路径分析/赵 宇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赵 宇
日期:2021-11-18 08:55:46
破坏现有利益格局,进而冲击自身利益,其会联合村组织书记共同对抗驻村第一书记,造成一系列矛盾,严重影响乡村治理有序进行。如果驻村第一书记信念不坚定或者能力不足,就会受制于乡村社会中的内生权威,降低国家权威在乡村社会中的嵌入质量,甚至会出现驻村第一书记被架空的恶性局面,导致其工作无法展开。
(二)双重代理角色相冲突
驻村第一书记具有双重角色:一是国家权力的代理人,承担着规范乡村治理秩序、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二是乡村居民利益的代理人,驻村第一书记嵌入乡村后就成为乡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为乡村居民利益服务。这两种角色是驻村第一书记的原本属性,也是其嵌入乡村社会的结果,两种角色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国家与乡村之间的无缝衔接。但实际中,驻村第一书记的两种角色之间很有可能出现冲突,这主要是由于国家权力与居民利益之间的不匹配性,比如,宅基地管理中国家出台了“一户一宅”的政策,这很有可能遭到拥有多宅居民的反对,产生政府与居民之间的矛盾。这种情况下,驻村第一书记的双重角色就会发生冲突,国家权力代理角色要求其说服居民同意相关政策,而居民利益代理角色则要求驻村第一书记代表民众反映诉求,与国家进行博弈。在更多情况下,由于上级压力、自身发展期望等原因,驻村第一书记会选择国家权力代理角色,也就是帮助基层政府落实政策,但这就意味着居民利益代理角色的淡化,会削弱其与乡村居民之间的信任关系,对其后续嵌入治理产生影响。
(三)乡村逻辑规则难以转变
驻村第一书记原本处于科层制中,处在正式治理框架内,而乡村社会主要遵循非正式规则与逻辑,科层制正式制度与乡村社会中人情关系的非正式规则是很难调和的。虽然驻村第一书记能够通过不断宣传来转变部分乡村居民理念,但并不会彻底改变乡村社会的差序格局、行为逻辑,法治、理性、民主与人情、感性、宗族之间的矛盾是驻村第一书记嵌入过程中面对的难题。面对乡村治理中的困难,驻村第一书记总是倾向于利用正式规则,而乡村社会往往习惯于“熟人式”治理的非正式规则。这时有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是驻村第一书记难以融入以人情、血缘和面子为基础的乡村社会,被乡村社会排斥[3];二是驻村第一书记放弃了正式治理规则,转而通过非正式规则进行治理,这虽然嵌入了乡村社会,但呈现出本末倒置的窘境,驻村第一书记不仅未能将正式规则、科学理念在乡村社会中进行传播,反而被乡村社会反向嵌入。不管出现哪种结果,都是不利于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的,都有碍乡村振兴进一步发展。
四、乡村振兴中驻村第一书记嵌入式治理的优化路径
驻村第一书记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影响,而嵌入式治理又是驻村第一书记充分展现价值的有效途径,因此,应进一步完善驻村第一书记的嵌入式治理,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权威竞争转为权威合作,保障驻村第一书记价值发挥
权威竞争与争夺很容易造成治理资源内耗,不利于乡村振兴。因此,可借助相关规则与机制保障乡村社会的内生权威与国家权威之间的通力合作。具体来说,要明确驻村第一书记与村组织书记的各自职责、权力,通过制定完善的权责清单保障双方权力有序运行,并为其合作奠定良好基础。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