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10月下期

双重逻辑引导下政党生命力与政党规模的内在关系研究——基于函数关系模型的分析/周 赟 徐玉生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周 赟 徐玉生 日期:2021-11-17 17:15:40
状态中的社会行为逻辑分析
  涂尔干认为,传统社会主要依靠共享观念来进行群体的结合,通过创造具备高度同质性、高度协调性的“机械团结”模式,聚合个体成员的行为意识从而形成具有极强凝聚力、组织力与动员力的群体组织。[5]同样这也是传统政党开展组织建设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共享观念对于推动政党从初始阶段顺利发展到成熟阶段起到了关键作用:它可以通过提升社会支持与制度化的程度,促使政党在“机械稳定”状态中发挥规模化优势,以此不断增强政党生命力。
  由于政党在初建时期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社会影响力不强、政治地位不高,因而此阶段政党暂时无法获得大规模的社会支持,只能在政治体系外部或边缘活动。同时,在政党诞生初期往往面临成员人数较少、组织结构设计不健全、规章制度设置不全面、政党文化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在缺乏完备组织架构的前提下政党制度化水平较低,这时政党只是一个弱小且持久性差的政治组织。可以说,此时期政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缺少成熟政党必备的社会支持与持久组织。社会支持需要通过扩大政治参与规模来得以增强,而组织持久性则要通过制度建设来得以巩固。如何提升社会支持与制度化的程度,往往成为政党在创建初期必须着手解决的第一要务。
  社会支持的扩大与制度化的建设只有紧紧依靠共享观念才能顺利地得以推进。在共享观念的维系下,处于“机械稳定”状态的政党依靠规模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在扩大社会支持与增强制度化建设两方面取得了规模化效益:一方面,政党通过共享观念对外吸引更为广泛的具有相同政治诉求的社会群体,同时与之保持紧密而长期的合作关系,以此构建共享的情感基础。然后积极同化这些社会势力进而将更多有能力、有意愿的人员吸纳到党内,凭借大规模人才队伍建设来提升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行动力与影响力、增强政党在社会群众中的号召力与感染力,促使在社会支持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增强政党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制度化进程若要顺利推进,就必须在政党文化、组织结构与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相应建构、调整与完善,同样这个过程也离不开共享观念。只有在共享观念的引领之下,全党上下才能对政党文化形成一致性的共识认同并自觉内化为内在规约,才能在组织结构的具体安排下认清任务目标与履行各自职责,才能严格遵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以此保证内部运行的稳定协调,从而以目的明确、集中统一的集体行动来促使政党目标的顺利实现。可以说,在共享观念的维系与支持下,依据制度化建设,政党运行处于“机械稳定”状态,全体党员在高度同质化的基础上,通过统一协调、规范有序的集体行动来促使规模化发展进而产生规模效益,最终推动政党生命力的不断强化。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共享观念的存在,政党才得以保持“机械稳定”状态,这才导致从政党创建到政党成熟的阶段,政党规模与政党生命力之间的关联状态能够呈现正比效应。
  (二)政党规模与其生命力非同步发展的转化关系状态
  1.转化关系状态中的经济行为逻辑分析
  随着政党步入成熟阶段的发展时期,依靠政党规模的扩大来提升收益的效用开始减弱,政党规模与政党生命力之间的函数关系不再完全处于正比状态。也就是说,两者不再同步正向发展。政党规
[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