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10月下期
论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建设——基于话语传播视角/欧庭宇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欧庭宇
日期:2021-11-17 17:13:38
特质进行对外传播,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体验感。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党的历届领导人都保持和延续了注重语言艺术的优良传统,展现出用词恰如其分、语言诙谐幽默、语气掷地有声等话语魅力,为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话语传播提供了镜鉴。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表述为例,可以学习与借鉴他巧用典故俚语的语言技巧、简洁平实的语言风格来说明比较高深的思想政治问题,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譬如,用“缺钙、软骨病”比喻党员干部的理想迷失和信念缺失,将焦裕禄精神作为党员干部对照检查的镜子,用“牛栏关猫关不住”比喻制度的形同虚设,用“温水煮青蛙”告诫党员干部要保持忧患意识,等等。这些朴实通俗的话语有助于国际受众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认知和认同。同时,也要学会领导人妙用国与国关联典故的语言技巧。可以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将法国谚语的“一点又一点,小鸟筑成巢”与中国谚语“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巧妙嫁接,抽象为一个深邃且生动的哲学话语,使国际受众产生“中法友谊是两国人民共同劳作的成果”这一价值认同。倘若能充分挖掘和借鉴党的领导人的语言艺术,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而且有助于增强党的国际自信力。二是加强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深化世界各国对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认知。红色文化是一部关于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弯道赶超的奋斗史,也是促进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建设的话语传播资源。当前,一些西方国家对党史、革命英雄、红色基因存在一定的误解与偏见,若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将有助于世界人民从根本上认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艰辛与伟大。譬如,可以向国际友人解读中国共产党坚持走的“中国道路”的本质:“革命时期的‘中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建设时期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道路,今天的‘中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其本质就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部分“敢闯新路”。这有助于增强国际受众群体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的认同与赞同,夯实中国共产党的国际群众基础。三是积极对外宣传中国立场,促进世界各国对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认同。避讳对话、默默无闻是国际交往的最大禁忌,应积极传达党的执政立场和交往意图。近年来,面对全球部分地区海啸、地震和新冠肺炎疫情等灾难,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担当作为的行动话语表达了人类情怀和制度自信,但仍有国际声音难以认同中国合作共赢、共治共享的国际交往态度。为此,要利用重要时间节点设置话语议题,借助博鳌亚洲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G20峰会等官方论坛,向各国政界、智库专家、社会名流、主流媒体介绍中国共产党对待友邦、脱贫攻坚、尊重人民生命财产等一系列国际关心关注的热门话题;还要通过调查问卷、视频直播、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国际受众群体感受和体验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形象。
(三)改进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话语传播方式
现阶段,中国共产党仍然处在“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5],这与话语传播方式或话语形态密切相关,即便讲的是国际社会关心的话题,但因未能转化为国际受众群体听得懂、愿意听的话语,亦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