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8月下期

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内卷困境与数字治理/王晓燕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晓燕 日期:2021-09-27 16:39:10
学者对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状况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比如地方政府数据开放程度不高、数据资源管理机制不完善、“互联网+政务”形式化等。这表明电子政务建设出现了内卷问题,即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持续投入与其实质性的质量提升之间弱相关,不管是高度重视还是资源供给,都无法将电子政务推向更高的发展境界。
  二、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内卷困境的表现与原因
  (一)电子政务运行中的信息失真
  电子政务的信息失真似乎是一个悖论。电子政务本身就以精准化数据管理著称,为什么还会出现信息失真的问题呢?数据精准管理主要强调电子政务的技术层面,但信息质量还受到数据的来源、使用、管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导致信息失真困境。
  1.电子政务技术理性与政府治理知识非理性之间的矛盾。存储与管理数据并不是电子政务的建设目的,其最主要的价值在于服务政府治理,但政府治理面对着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局面,需要及时有效掌握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与现实问题,这些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非理性的,当这些非理性的问题遇到完全理性的电子政务时,就会出现矛盾冲突。电子政务建设的初衷在于简化复杂的公共治理,我们不能否认电子政务带来的便捷性与时效性,但其与复杂的公共治理需求的契合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这主要是由于公共治理中存在着大量的非理性知识。地方政府公共治理过程中的非理性知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地方性知识。各区域、各地区之间的风土人情差异显著,不管是精准施策还是因地制宜,都强调公共治理要结合地区文化与环境,实现地方性知识与国家政策之间的有效融合。二是人情与感情。公共治理的核心在于解决社会问题、满足人民需求,人情社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而人民需求又受到心理的重要影响,只有在人情社会背景下深入理解人民内心,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不管是地方性知识还是人情、感情,都是难以实现数据化的,因此,电子政务的一些理性规则、标准格式并不具有普适性,如果过度推广,反而会引起人民不满,呈现出精准与模糊、非人格与人性、普遍要求与特殊情境之间的矛盾,增加了公共治理的复杂程度。
  2.多级行政体制造成电子政务的整体性治理难以实现。电子政务建设蕴含着整体性治理的重要价值,高质量的电子政务能够有效应对政府部门治理中的碎片化现象。但在中国当前背景下,相对于电子政务来说,条块分割与职责同构的行政体制占据压倒性优势,电子政务的整体性治理不仅难以实现,反而会被刻上行政体制弊端的烙印。首先,条块分割的政治利益格局限制了电子政务的运行范围。正如上文所说,电子政务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的政绩需要,共享共治的整体性视角是不包含在项目建设中的,每个地区都在建设自身的电子政务并拒绝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合作,这就造成了地方政府之间甚至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困难,导致数据与信息的流动性弱。电子政务虽然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但其碎片化、割裂化现象依然存在,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困难使得整体性信息失真。其次,信息传播多级链条与信息失真之间正相关。根据信息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信息传播链条越长,越容易出现失真现象,而中国职责同构的行政机制恰恰具有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