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5月下期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领导工作中的政策梗阻及其消解策略/赵远跃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赵远跃 日期:2021-06-25 16:58:40
和政策会不会遭受梗阻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决策合理化和科学化。针对政策设计先天不足,可以将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结合起来,利用行政权威吸纳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社会精英来实现共同讨论、集思广益和多方论证,并严格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制定科学的乡村振兴细化政策。同时,应当建立健全政策事前调研机制,对调研的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化分析,并依靠正确的理论、方法和程序,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确保决策正确有效,从而输出“接地气”的政策制度,提升政策执行的可持续性。除此之外,通过强化政策决策论证过程,对政策任务、时间进度、评价标准、落实责任等进行讨论,有利于减少政策执行的难度,推动政策实现“软着陆”。
  (二)理顺纵向横向结构关系,减少政策传递的摩擦力
  纵横交错的政策传递结构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消磨政策的原有内涵与价值精神,比如,顶层的决议沉落至基层只能实现部分政策效果,加上现实中分散管理、多头决策、政策打架等问题的出现,最终政策早已不同于原政策。此外,这样的传递结构还会导致政策执行力度不断削弱等问题,尽管上级领导坚决要求执行,但随着政策执行力不断减弱,基层政策执行者开始出现相互推诿甚至不执行的情况,从而出现“上面比下面热”“中央比地方热”和“领导比员工热”的现象,现实生活中一些惠及民生的决策,上级领导经常提及,基层群众却看不到优惠政策落地等现象也可以在这个维度上找到原因。基于此,理顺纵向横向的结构关系才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轻装上阵,加快政策的落地;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政策执行成本,给予上级领导更多自由裁量的空间。更进一步讲,政策制定也必须厘清权责关系,政策制定不应当“甩包袱”,还需要解决好责任归属问题。面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基层领导权责不一、管而不理和想管没理等乱象,更需要增强“就地消化”能力,科学规划并合理设置基层领导的权责结构,建立起政策贯彻执行的责任清单制度,打通权责经脉,减少政策执行的不必要摩擦力。
  (三)建立健全精准施策制度,确保政策目标的精确化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场全国性的重大决策,在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战略思维模式下,也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特殊情况,从实际出发,精准施策,而不能简单笼统地搞“一刀切”和用“一副药”。从这一点来讲,基层领导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制度,细化政策目标,根据不同乡村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子政策和配套政策来确保宏观战略的有效推进。在实践中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精准施策地方案例,比如,贵州省安顺市阿歪寨利用“四主”机制推进国家试点工作、广东省潮州市仙洲村利用“集体+农户”制度打造产业兴旺“试验田”和山东省潍坊市侯王村以孝治村促善治等。不难发现,因地制宜和精准施策极大程度地减少了政策执行的成本,优化了政策资源的配置,弥合了不同地区的情境需要,尽可能避免了政策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提高了政策贯彻执行的效率。同时,这还有助于解决政策“依葫芦画瓢”、政策“水土不服”和政策“肌无力”等问题,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确保政策目标不会因为梗阻现象而被模糊化。这要求基层领导者应该用差异化的眼光对待乡村社会中所面临的问题,综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