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5月下期

差别原则视角下组织成员多元需求与供需错位的破局之道/鲍旭源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鲍旭源 日期:2021-06-25 16:54:44
大利益机制。当处于较有利境地的组织成员能够有助于处境最差者获得最大利益时,他们从自身有利的境地中获取更多的利益才被许可。在此前提下,即使当处于较有利境地的成员获取较多的机会或者利益时,处境最差的成员也能从中获取益处,成员无论禀赋都各取所需,实现了互利共生。比如,当组织有成员因能力突出而参加集体行动,能力较差但有意愿参与的成员则应根据个体差异在参与集体行动中从事其他工作,能力突出者(占有较多组织机会)在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间接有利于能力较差者(占有较少组织机会)需求的满足,并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合力实现集体行动目标)。此外,要有选择性地进行补偿,避免补偿因人为选择因素(懒惰、赌博)而导致处境变差的个体,防止“等、靠、要”等惰性思想产生,造成组织更大的不公。
  (三)实现个体价值的利他劳动:延长组织博弈链形成劳动共同体
  密歇根大学政治系教授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通过著名的“重复囚徒困境博弈”试验得出结论:当博弈双方第一次采取的是合作,下一次仍然选取合作时,群体利益能够实现结果最优。随着博弈次数的增加,预期回报的不断获得使博弈双方的行为逐渐趋同,产生生物学上协同进化现象。因此,要解决组织中由集体性激励带来的“搭便车”问题,应从彰显个体价值和形成利他劳动两个层面考虑。彰显个体价值使组织成员的劳动成为社会认可程度较高的有意义劳动,个体价值的彰显内在提高个体需求满意度,激发组织成员劳动欲求,为组织成员赋予参加集体行动的内在动力;形成利他劳动则通过构建组织成员间共生关系,为组织成员提供产生合作行为的外部环境。在资源适度稀缺且人们并不具有普遍同情心的情况下,个体都可能受到某方面能力不足或无法预料的困难而陷入糟糕的境地且得不到救助。所以,当集体行动因能够满足个体价值需求而被多数成员判定为正义时,不愿参与集体行动的成员受到潜在组织规定的压力,在博弈过程中,为避免自身孤军奋战而陷入糟糕的境地,也会身不由己加入到集体行动中去。组织成员多次博弈(延长组织博弈链)使集体行动变成为获得预期回报而采取合作的劳动共同体,劳动共同体中的个体也会受到担心预期回报无法实现的其他成员的监督,最大限度减少“搭便车”现象带来的组织效率低下、组织成员预期回报难以满足等问题,继而实现成员需求与组织供给间的平衡。
   
  
  参考文献:
  [1]何怀宏.公平的正义:解读罗尔斯《正义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2]张帆.现代性语境中的贫困与反贫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45.
  
  责任编辑 于小曼  
  E-mail:ldkxyxm@163.com  
  电   话:0371   -   63861565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