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5月下期

地方治理的变迁逻辑与现代转向/汪来杰 唐莉晶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汪来杰 唐莉晶 日期:2021-06-25 16:32:01
,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治理成效,既尊重和保障了各方主体的权益诉求,也充分留有信息和资源的互动空间。总的来看,这种多方参与和民主协商的协同创新治理机制,既满足了民众多样化的需求,也维护了地方政府的权威,已成为地方治理的发展趋势。
  (四)行为规则:从经济效率典范到民主效能典范
  在地方政府主导地方治理的模式下,“效率优先”和“稳定至上”是地方治理的目标追求。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可能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争取赢得“晋升锦标赛”,又或者因为害怕出错而故步自封,只承担和完成上级政府赋予的职责任务。民主效能在效率基础上更强调民主和效能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不仅是政治上的民主,更是在社会中融入民主,以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其重要目标;不仅追求地方经济发展指数,更在效率基础上讲求效能,减少冗杂的机构部门和流程环节,以便民利民作为核心考量。从地方政府角度而言,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在面临更为多元的公众利益需求和决策复杂多变的情境下,广泛吸纳和融合民意,能够增加决策科学性,减少单方面决策风险。从社会和公众的服务需要和参与程度来看,公众在经济利益需求之外,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社会参与度也在不断增加。政府提高服务效能对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具有显著作用。民主效能的地方治理更能适应和满足地方复杂多元的治理要求和公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四、地方治理的现代转向
  (一)治理理念:善治导向
  把善治作为发展导向,是在涵盖之前治理理念的基础上,引进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比如,在权威来源、治理目标和民众关系上,清晰定位“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逐步回归本地化实践,树立善治导向,为地方治理过程中政府与社会之间如何处理关系、如何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如何调动多元主体,尤其是如何分配政府和社会之间的“第三领域”的各种资源提供了理念指导和路径导向。
  (二)治理机制:协商民主
  在复杂社会和多元利益背景下,有效治理应是多元主体协商的结果。从主体看,协商民主可以引入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增加民众参与的有效性;从方法看,协商民主是一种柔性治理原则的体现,如对话和共识。协商民主治理机制内在的生命力和较强的韧性在凝聚共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在地方治理中,协商民主的运转机制在于扶持和培育社会组织发展,有效地扩展民众参与空间,在需求和问题收集、政策和项目制定、服务供给等各个程序环节都融入协商民主的协同机制和参与机制。运用民意调查和愿景收集,广泛了解民众的需求建议,避免地方政府治理意愿单向化;在新议题和项目的具体制定中,通过听证会和公民陪审团来对新项目进行审议和选择,既提高社会共识度,又能改进和调整项目具体方案;在服务供给过程中,要建立咨询和监督委员会,根据民众反馈及时调整实施中的偏差,有效回应治理中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三)治理主体:多元主体培育
  在社会复杂化和公众利益需求多元化的现代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寻求与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是提高地方治理能动性的根本策略,而多元主体的培育是构建协同治理格局的基本要素。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都声势浩大地启动和支持以培育社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