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1月下期
危机情境下公共政策与公民权利克减的公共冲突治理路径分析/王铁骊 段海林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铁骊 段海林
日期:2021-03-01 10:20:50
,危机管控有着不同寻常的紧急性和严肃性,但法律边界不容逾越,即在任何时候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都不能变。危机管控是增强依法治理能力的演兵场,各个层面都必须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危机管控工作。
二、危机情境下公共冲突的主要诱因分析
(一)公共安全需要
公共安全是社会得以有序发展、公众得以生存的基础,是公众确保自身生理和心理安全不受侵害的公共保障。心理学认为,在存在对社会正常秩序造成巨大冲击和威胁的公共危机时,公众对于安全的需要会变得异常紧迫,公共危机的威胁会让大部分公众出现需要退化,即从高级的精神需要向低级的安全需要退化。各类公共危机的爆发具有突然性,且控制难度相对较大,面对危机肆虐,社会公众会陷入人人自危的境地,对安全需要产生强烈意愿,甚至达到偏执的地步。加之在危机紧急情态下,由于信息呈现碎片化和不完全公开,使得各种谣言得以滋生和广泛传播。在这种情境下,社会公众在高度焦虑性感受和模糊性认知的双重推动下,开始出现极度脆弱、担忧害怕、无法入眠、易怒暴躁等情绪反应,甚至会采取非理性行动,从而增加了公共冲突爆发的概率。[4]
(二)责任担当压力
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执行者,在公共冲突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整个公共冲突管理过程中,政府除了要对化解公共冲突承担责任,还要对公共冲突产生的后果承担责任。因此,在危机情态下,政府面临着重大的公共危机决策责任压力。事态的紧迫性要求政府决策者做到迅速反应、果断决策,且做出的任何决策都要求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否则,一旦时间延误或决策失误,错过公共危机应对处置的最佳时间,后果不堪设想。这给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可以看到,在处置突发公共危机过程中,不少地方政府存在着恐慌性的应对,很多执行人员为了免于承担责任,执行政策生搬硬套,没有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在执行管控政策的过程中采取“照抄”的方式执行,只追求“不出错、不承担责任”。这种试图逃避责任、转移压力的危机政策执行行为,不仅不能起到遏制和缓解危机的作用,还可能诱发新的社会危机,扩大危机的负面影响。
(三)政策执行失衡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度社会转型期,执政环境复杂化,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失衡现象常有发生,致使政府公信力和权威受损。各地为应对危机,均会设立严密的管控网络,以防止危机蔓延,但最终危机管控政策的执行对危机管控网络的严密性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危机管控工作的短板。危机管控政策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危机,但再好的政策,如果在执行落实过程中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不仅不能起到应有之效,反而可能事与愿违。因此,各地方政府除了执行中央制订的危机管控方案,还应做出更为详细具体的规定,使管控政策层层落地、管控刚性层层强化。基层政府在具体落实政策时,如果规范程度不够,执行过程中存在随意对政策进行扩大外延解释的现象,就会使得政策调整的范围、程度、对象、方式等偏离原有方向,导致政策执行畸形。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危机情态下,具有强制性和广泛性的紧急权力在发挥正面功能的同时,权力的扩张性也极大地增强了它对公民权利的侵入性和威胁性,使它具备了被滥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