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12月下期

《孙子兵法》战略思想的哲学探析及其历史借鉴/李佳森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佳森 日期:2021-01-22 17:07:06
孙子仅仅将战争视为一个实现国家总体政策目标的手段而非目的,如此一来,取得战争胜利便居于次要位置,更重要的是增加国家利益、增强国家实力,实现保国安民的政治追求和价值理想。
  (二)慎战全胜的价值标准
  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大多反对战争。孙子作为兵家,提出了慎战全胜的价值评价标准。孙子之所以提出慎战,第一个原因是战争这一国家重大事件,其成败关乎国家的存亡和人民的生死,具有高度危险性。一国倘若战败,国将不国;即便获胜,也有第三国趁火打劫、坐收渔翁之利的可能。孙子对此评价道,倘若战争持续时间过长,士气将竭,消耗巨大,更有财力枯竭、民心不稳、军心不定等危险,国内社会政治可能因此动荡不安,其他诸侯国也将伺机而动。第二个原因是他深刻认识到战争对社会危害极大。孙子在《用间篇》中形象地描述道,如果出动十万兵力,征战千里,人民的开支和公家的耗费每天都要花去千金;举国上下动荡不安,人民因物资运输而疲于奔命,七十万户家庭无法正常生产,国家运行和人民生活将面临巨大困难。面对巨大的成本,战争不应该是解决问题的首选手段。在发动战争前,国君与将领必须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不到危急关头,没有必胜把握,绝不可贸然发动战争。倘若战争无法避免,孙子提出了全胜的标准。狭义的全胜观属于军事战略层面,它要求将战争的危害尽可能地降低,以最小的代价争取最大的胜利。为实现这一目标,孙子提出了自己的层次战略观。孙子认为,用兵最好的办法,首先是以谋略、智谋取胜;其次是用外交手段向敌人施压;再次是以武力征服敌人,使敌人服从自己的意志;最后最坏的策略才是进攻敌人的城邑。广义的全胜观属于大战略层面。孙子讲道,作战取胜、攻下城邑后,若不能适可而止,及时停止战争,这是极其危险的,这种情况可称之为“费留”。“费留”的意思是浪费资源、拖延时间,换句话说,就是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却没有赢得和平。孙子的目光超越战争而看到了战后的和平状态,他认为,战争胜利的真正含义意味着国家和平状况的改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孙子兵法》战略思想的方法论
  孙子一直秉持着务实性原则,他深知要达到慎战全胜的境界,实现保国安民的价值理想,必须以“知胜”的谋略和“战胜”的能力作为基础。探讨《孙子兵法》战略思想中所蕴含的方法论,对于领导者提升战略制定能力、掌握战略管理方法具有积极作用。
  (一)战略资源积累:修道保法
  针对春秋时期列国兼并、相互劫夺的情况,孙子提出了道德与实力兼顾的战略资源积累的政治原则——修道保法,从而实现立于不败之地的国家实力建设目标。孙子所讲的“道”是指国家统治的政治基础,具体来说,就是使百姓与国君意志相同,这样民众就可与国君同生共死,不违背国君的任何旨意。所谓“修道”就是为政以德,君主通过实施一系列仁政爱民的措施,赢得人民的拥护。如此一来,国家对内可“使上下同欲”,巩固统治的政治基础;对外则可营造积极的国家形象,使他国“众星拱之”。“保法”是与“修道”相协调的政策主张,其目的是保障、提升国家的军事实力。“法”由三方面组成:“曲制”为部队的组织编制,“官道”为将领的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