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0年11月下期
互联网治理及其实现:互联网功能定位的视角/魏崇辉 徐梦萍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魏崇辉 徐梦萍
日期:2020-12-14 16:10:56
联网快捷发展的当下,一览无余地暴露在公众眼前,虽然最终的处理方式难以让公众满意,但至少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笔者以为,互联网使得公共事务能够得以有效处理的原因至少有:领导干部对高压反腐的畏惧因素、廉耻之心以及中国人特有的道德感、平等的价值诉求等。在公共治理结构体系中,最重要的主体依然是政府。要成功实现对互联网的治理,需要构建顺畅的信息传输体系。首先,需要廓清互联网功能定位及其治理的基本内涵。互联网治理经历了“技术治理模式、网格化治理模式、联合国治理模式和国家中心治理模式的变迁”[8],“自由放任和市场导向的网络空间规则逐步让位于国家主导的管控”[9]。政府依然是互联网治理中最重要的主体。无论是维护网络安全还是构建顺畅的信息传输体系,都是对互联网功能定位的基本理解。其次,在互联网治理中,政府通过主导互联网治理的顶层设计、加强对互联网行业的法治监管、引导与培育行业自律和公民自律,形成官方与民间的积极合作与共治,以切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互联网治理的效能取决于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能力取决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成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更进一步讲,互联网治理需要有利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成长与成熟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本报评论员.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方案: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重要讲话精神[N].浙江日报,2015-12-21(001).
[2]陈潭.网络时代的微博问政[J].南京社会科学,2012(11):91-96.
[3]曹荣湘.解读数字鸿沟:技术殖民与社会分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27.
[4]李景鹏.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研究纲要[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51.
[5]谢岳,陈振群.政治控制的限度: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新视角[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7):30-35,39.
[6]褚松燕.中国互联网治理:秩序、责任与公众参与[J].探索与争鸣,2015(1):36-40.
[7]顾洁.互联网治理:框架拓展与模式变迁[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1):56-58.
[8]王明国.全球互联网治理的模式变迁、制度逻辑与重构路径[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3):47-73,157-158.
[9]蔡翠红.国家-市场-社会互动中网络空间的全球治理[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9):90-112,158-159.
责任编辑 王 惠
E-mail:ldkxwh@163.com
电 话:0371 - 63937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