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0年9月下期
领导他控与员工自控:组织管理的动态平衡/张玲燕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玲燕
日期:2020-11-03 09:23:42
,管控就意味着对创新的抑制,管得越多、管得越死,员工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也就越低。随着“90后”进入工作场所,员工的独立与自主成为当前管理思维的一种共识。但是,在“去管控”的大背景下,一些组织则逆向而行,强调组织控制的重要性。比如小米、阿里等企业,呼唤传统管理思维的理性回归,要求管理者要以传统组织管理模式为基础进行新的管理方式探索。就现阶段而言,控与不控之间似乎呈现一种矛盾状态。
那组织到底需要不需要控制?要回答这一问题,还要我们追根溯源,首先要弄清组织的本质是什么?“组织”一词的最早解释是“生物组合”,英国学者斯宾塞将这一概念引入社会科学时的解释是“社会有机体”,经典管理理论将组织视为是“技术系统”等。按照上述各种解释,早期组织具有很强的集合属性,那时只要组织目标达成,那组织成员就具有很强的自主性。随着工业革命发生,组织的营利性增强,运行模式也开始固化与工具化,此时组织管控成为主流。同样是技术革命,互联网、人工智能使得原有的管理理念技术背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小群体、小团队有可能会创造大价值,这是对组织管控的一种挑战,随之而来的也就是“去管控”。根据分析,不管是强调管控还是“去管控”,都是与组织目标联系在一起的,都是为了提升组织运行效果。随着组织管理环境的改变,运行方式也会进行调整,这就是领导他控被强化或者被弱化的原因。反过来说,不管是加强组织控制,还是削弱组织控制,都应与组织环境、组织成员等特征相适应,才能够做到科学管理。
三、人人都能进行自我管理吗
回答也是否定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在组织层面也就是并非每名员工都能够进行自控。现代管理理论将自我管理视为一种高级管理模式,认为员工自控是提升组织绩效的重要手段,但有的员工自我控制意愿不高或者主动性差;有的员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一旦给予其自由就会产生越轨行为、破坏行为。[1]一种观点认为,每位员工都拥有自我管理权的组织才是理想的组织,这就揭示出员工自控的重要意义。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组织和领导的目标之一就在于提升员工的自控能力。
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是分为不同层级的,低层次需求满足后人们会把高层需求满足作为目标和期望,也正是层次越来越高的需求,成为人们行动的持续性动力。这一理论对领导者实施组织管理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也就是说,员工能否被激励在于其需求能否被满足,再准确地说,员工需求层次与薪酬、绩效奖励之间的匹配性直接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上述分析,提升员工自控意愿、增强员工自控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员工自控激励,提高奖励与需求之间的匹配性。
重视员工自控,挖掘员工自控,是因为员工自我管理对组织绩效具有重要意义。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绝不允许员工私自拉停生产线。有人曾经通过计算得出这样一组数据:生产线每停一分钟将会造成5000美元的损失。但日本丰田公司则给予员工莫大的自由,可以以任何理由拉停生产线。员工拉停生产线之后并不会受到领导指责和承担责任,反而上级领导会积极查问原因,共同解决问题。丰田前总裁张富士夫提出,虽然拉停生产线意味着利益损失,但这会使得丰田的生产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