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0年8月下期
论中国共产党改革领导力的内涵与生成逻辑/李忠汉 温晓梅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忠汉 温晓梅
日期:2020-10-07 21:12:41
生成逻辑。基于此,可对改革领导力生成逻辑的基本内涵做如下分析: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能够从自身定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出发,正确审视自己,树立自我革命和自我提升的常态意识,并始终保持党性的纯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由此不断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另一方面,在领导国家治理改革的实践中,党的改革领导力主要体现为改革决策和改革政策的实施。从政党与国家关系的视角来看,党的改革领导力是通过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推进国家各项事业的领导实践所体现出来的。具体而言,从以问题为导向,出台改革政策,到进行改革试点,总结经验,逐渐推广,最后上升为国家制度和法律。其中,“先政策,后法律(制度)”的途径(也称为“政策法律化”),是改革领导力经验模式的最高形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改革政策都能达到这一水准。因此,在党的建设和治国理政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时刻牢记自身使命,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让反省和改进成为常态化,以优秀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不断鞭策自己,进而提升自身作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使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迈向更高的台阶;通过“政策主导制度变迁”的改革路径和“政策法律化”的经验模式,将实践中好的政策、经验和做法上升为制度、转化为法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趋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这共同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改革领导力所特有的生成逻辑。
(二)改革领导力生成逻辑的显著特征
结合改革领导力两个意义层面上的内容可对其生成逻辑的特征做如下概括:党的建设意义上的自我革新能力,是改革领导力生成的合法性基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只有不断加强党自身的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增强自身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才能获得人民对其执政地位的彻底认可,才能更有效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治理国家,提高治理绩效。因此,党的建设意义上的改革领导力是国家治理意义上改革领导力的合法性基础。党的治国理政意义上的变革能力,是改革领导力生成的实践性支柱。只有将党自身的改革领导力付诸治国理政的种种实践,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党自身的改革领导力才得到有效发挥。同样,只有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党自身的改革领导力才能转化、铸造国家能力。因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治国理政的丰富实践为党自身改革领导力的形成和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实践性支柱。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改革领导力生成的制度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国家开展一切活动和有效治理国家的政治原则和依据,是在长期的治国理政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则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中国共产党发挥强大改革领导力的方向就是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种改革领导力也是在通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渐成熟和定型的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政策主导制度变迁”和“政策法律化”的经验模式,是改革领导力生成的现实路径,也是落实和展现改革领导力的基本途径。据史卫民教授研究,从“政策法律化”的进程看,经济类政策从政策到法律转换的过程较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