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0年7月下期
生态治理的领导困局及其消解之道/王 巍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 巍
日期:2020-08-24 15:36:36
失能问题。
三、消解生态治理领导困局的有效策略
(一)增强领导自洽力
党员干部领导生态治理应该结合当地实际,聚焦生态问题,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增强党员干部领导生态治理的自洽性与适应性。比如,在进行生态景观打造时,党员干部应该以提升适应性为基点,开展实地调研评估,优化生态景观塑造决策机制,将专家论证、公众听证、合法性审查纳入决策机制,消解决策的随意性、矛盾性与断裂性,提高精准化、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水平,增强领导决策自洽力。在进行生态景观适应性改造时应该依据山势、地势、水势等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资源,根据实际自然和人文环境因势利导、因势改造,有效依托本土生态基础,挖掘本土生态优势,打造本土特色景观,杜绝模式移植和景观仿造,降低改造成本,有效提升生态景观的自适性,有效提高生态景观改造的政策连续性与逻辑自洽性,有效增强党员干部领导生态景观改造自洽力。
(二)提升领导转换力
面对党员干部领导生态治理效益损耗问题,应该提升党员干部领导生态治理的功能、空间和产业的转换力。具体而言,应该优化当地生态安全格局,推进生态红线勘界定标,强化生态红线刚性约束,促进生态红线保护区建设,修复自然生态系统,为城市发展提供生态服务功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增强生态价值链—经济价值链—社会价值链的多向传导性,有效提升党员干部领导生态治理的功能转换力。同时,还应构建区域主体功能区制度,完善生态功能区空间规划,统筹区域产业布局、人口分布、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城镇化格局,使生态空间增益社会经济空间,提升工业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的耦合收益,增加党员干部领导生态治理的空间转换力。此外,还可进一步发展生态产品精深加工和废弃资源规模化再利用,形成农工复合型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以有效延展生态价值链,提高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效费比,增强党员干部领导生态治理的产业转换力。
(三)激活领导制度力
规避党员干部领导制度结构下的隐性博弈问题,可从生态考核制度的优化入手,以生态考核制度的再构为牵引,激活领导监督制度力和执法协作制度力。实行差异化目标考核办法,在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生态治理指标纳入党员干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的同时,建立依据事项或项目而非固化时间段(任期)的弹性考核办法,增加第三方评价和群众评价,丰富评价维度。此外,还应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党员干部在非固化时间段内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容量上限制度,对党员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并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党员干部生态治理终身问责制和终身追究制,以最大限度地弱化党员干部的短视行为和阻滞公共利益的异化,增益党员干部生态治理的自稳性和延续性,激活领导监督制度力。同时,探索建立环境综合执法部门基于执法效果的一体化考核机制,由上级行政部门、社会第三方和群众依据环境执法效果进行评价,考核评价低的所有执法部门将被追责,对考核评价高的所有执法部门将给予奖励。要通过利益分配再调整强化执法系统的共同体意识,促使其更关注系统共同收益而非个体化绝对收益,从而有效规避执法系统的“非合作”策略,压缩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