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7月下期

乡村治理模式转型与数字乡村治理体系构建/赵 早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赵 早 日期:2020-08-24 15:33:46
基层党建的数字化水平;通过有序推动政府服务平台建设、优化整合涉农行政审批系统,加快乡村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的提升;通过推动村务、财务网上公开,提高村务管理透明度,打通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等。这些具体工作涉及乡村数字治理的方方面面,对于当前乡村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来讲,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2.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乡村传统治理思维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数据意识淡薄,乡村基层干部和村民缺乏数字思维,有人认为在当前乡村信息化发展水平下谈数字乡村建设为时过早,也有人将数字乡村建设仅仅理解为硬件建设,重视建机房、配电脑、做网站,而忽视数字化思维模式的转变。特别是在乡村社会治理方式上,传统的思维模式仍占主导地位,社会治理往往面对的是一些具体问题,不重视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数字治理强调的是数据的关联性和规律性,在大数据分析中,再复杂的事物,其发展路径和轨迹都会变得非常清晰,因此,以数据为治理依据的思维模式更加符合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发展的要求。
  3.数字乡村建设需要平衡信息共享与安全之间的冲突。数字乡村有助于实现信息共享与交互,激发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问题。在当前乡村数据保护意识和能力薄弱的情况下,平衡信息的共享与安全问题值得关注。此外,伴随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普及,无序的网络参与行为,如网络造谣传谣、网络虚假宣传等所引发的一些社会纠纷,也会给乡村的安全与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二)数字乡村治理面临的困难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增加了乡村治理成本。当前,伴随我国信息化建设以及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乡村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增强,但与城市相比差距依然存在,而且乡村之间的“数字鸿沟”也逐渐显现。一些发展较慢的农业型乡村,连传统的基础设施如公路、水利、电力设施的建设都十分缓慢,更不用说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了,这些地区已成为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洼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
  2.数据开放水平较低,限制了乡村治理信息的传输与共享。在当前我国乡村治理格局中,各类信息交流平台建设滞后,数据的传输往往是单向地向地方党委政府集中,尚未能在各个治理主体和部门间实现多向传输与共享,限制了其他乡村治理主体作用的发挥。再加之乡村社会数据庞杂,信息管理和数据整合技术与操作能力不足,大量数据被简单堆砌,处理不及时、不规范,严重影响了乡村治理大数据的质量,必然会降低治理效果。
  3.要素保障能力不足,制约了乡村数字治理发展的进程。当前,数字乡村建设以及现代化乡村治理发展过程中缺人才、缺资金、缺技术。大量的信息化人才仍主要集中在城市,乡村高端信息化人才极为短缺,许多乡镇并没有专职人员从事数字信息处理工作,人才不足是乡村数字治理最突出的短板。乡村人口结构与村民的信息化素质也难以适应数字乡村建设的要求。大量有知识、懂技术的青壮年劳动力从乡村流向城市,留守在家中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这必然会影响数字化治理模式的实施。此外,资金短缺也是制约乡村数字治理发展的重要瓶颈。与人才、资金短缺相关联的还有技术落后。数字信息技术的基本架构是地上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