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7月下期

乡村治理过程中 “寡头政治”逻辑与解释/丁秋博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丁秋博 日期:2020-08-24 15:31:54
  【摘  要】乡村治理中的“寡头政治”也就是由少数人控制村庄权力和资源的政治模式,表现为村级权威结构的相对稳定、资源与权力的相互嵌入以及公共利益的隐蔽攫取。“寡头政治”的产生有其相应逻辑,从内部视角分析,政治空间扩张、乡村精英联盟和村民伦理道德催生了“寡头政治”;从外部视角看,外生利益输入、政治庇护结构、社会力量薄弱是其产生的基础。“寡头政治”是对乡村治理目标和治理秩序的一种挑战,不利于国家政权巩固、现代公民培养和公共服务提升,因此须加强对“寡头政治”的规约,通过乡镇政府监督、完善权力运行机制以及解决文化权力不对称问题等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以基层民主政治取代“寡头政治”。
  【关 键 词】乡村治理;“寡头政治”;村级权威结构;精英联盟;弱社会
  【作者简介】丁秋博(1992— ),女,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府体制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C936;D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14-0042-03

 

  村民自治被视为乡村治理最为重要的政治途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完善,村民自治也升级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协商五种形态,有效地解决了乡村治理中的各种问题。在理想状态下,村民自治应该是一种“民主化村级治理”或者说“代表性自治”,但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村庄形成了“权威性自治”,比如“能人治村”“富人治村”[1]“好人治村”甚至“恶人治村”等。这些所谓的“政治精英”成为村庄政治权力核心,并且逐渐上升为乡村场域资源集聚中心。在权力与资源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富人、能人参与到乡村政治过程中,原本民主式选举逐渐演变为拉票、贿选的政治角逐,形成了利益性权力网络,在乡村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以政治精英为核心,也就意味着对一般农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排斥,最终演变为“寡头政治”。所谓“寡头政治”,也就是少数人的政治统治。乡村治理中的“寡头政治”存在着很大隐患,它是对乡村治理制度和规则的一种僭越,使得乡村治理带有显著“人治”性,不利于乡村治理的法治化与现代化。为此,需要对乡村治理中的“寡头政治”进行规范与制约。

  一、乡村治理中“寡头政治”的特征分析
  (一)村级权威结构的相对稳定
  村级权威结构,即村庄权力运行的形态与模式,主要是村干部之间的权力关系。村干部是典型精英,不管是能力还是资本都占据显著优势,这就形成了社会精英占据主导地位的政治局面。村干部之间是一种利益分配关系,共同垄断着村庄权力。村干部之间的这种搭配与附庸关系使得村级权威结构逐渐固化。
  (二)资源与权力的相互嵌入
  占有权力的目的是获取资源,获得资源的目的是巩固权力地位,二者呈现出相互关联的态势。下沉的国家公共资源应该由全体村民所有,用于提升村民生活水平、实现乡村振兴。但在公共资源分配过程中发生了异化现象,成为“政治寡头”的村干部演变为公共资源的实质拥有者,而普通村民则被边缘化。
  (三)公共利益的隐蔽攫取
  自乡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