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6月下期

制度建设视域下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提升路径研究/罗 琼 臧学英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罗 琼 臧学英 日期:2020-07-20 11:09:25
,绿色维护能力。领导干部通过严格执法、规范监管,引导全社会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和绿色消费观念。
  二、领导干部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环保意识淡薄,生态价值观缺失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强烈的生态环保意识、能否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直接影响他们的施政行为和科学决策。一方面,领导干部生态环保意识淡薄问题突出。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官员都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生态意识淡薄,导致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没有及时关闭,社会污染事件时有发生;还有一部分领导干部认为生态责任只与环境保护部门挂钩,导致自身生态文明建设能力停滞不前。另一方面,有些领导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生态价值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但一部分领导干部功利主义价值观作祟,只注重短期的经济发展成效,不注重长期的生态环境保护,在做决策、搞建设时没有充分考虑自然承载能力,在这种错误价值观指导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割裂开来,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破坏。
  (二)政绩观和发展观错误
  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施政行为。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一直以GDP的增量为主要考核指标。因此,为多出、快出、早出政绩,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短期见效的经济发展而忽视长期才能见效的生态文明建设,导致不计生态后果地搞破坏性开发,使当地环境资源岌岌可危。另一方面,领导干部中存在错误的发展观。一些领导干部简单地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发展,认为只要经济增长了,其他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还有部分领导干部对生态产业的认识比较肤浅,推动生态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不高。
  (三)责任落实不到位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部分领导干部不履行生态责任或履行生态责任不到位现象时有发生,面对生态问题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对上级部门提出的生态环保任务,在执行过程中变形、走样、打折扣,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流于形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领导干部生态监管责任缺位,对自然生态、市场经济主体以及全社会的监管不到位,面对地方大型企业的污染行为不敢大胆处置,以至于与环保相关的很多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另外,政府生态文明建设信息不够公开透明。政府“做了什么、如何做、何时做”等信息不能及时、全面地向人民群众公开发布,使得公众、媒体无法对政府的工作进行合理监督,直接导致政府没有很好地履行其肩负的生态责任。
  (四)生态文明建设约束机制不健全
  提高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能力,需要有完善的制度对其行为进行约束,促进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更好地作为。目前,我国生态文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有效约束领导干部生态行为与决策的相关制度有待完善。如,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制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有待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问题难度偏大,审计方法不科学,审计方式有待改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如何实现常态化、长效化问题亟须解决;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有待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难以有效保障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提升。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