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4月下期

团队凝聚力的生成认知与生成进路分析/廖述平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廖述平 日期:2020-05-21 21:13:56
间基于自我分类的多元关系为基础,而当团队身份认同的经验性建构在高频次的团队互动过程中并成为一种惯例,团队凝聚力则成为对团队共同规则、关系网络及其结构的积极的遵从和身份认同。
  从功能角度来看,团队凝聚力的结构(任务凝聚力和情感凝聚力)也会随着团队外部情境的动态变化而变化,甚至会发生相互转化。任务凝聚力形成的前提是目标和任务,而情感凝聚力形成的前提是共同的志趣和爱好[1],但随着互动频率的增强,任务凝聚力和情感凝聚力总是在团队任务和团队目标的裹挟下呈现螺旋式聚合状态。从方向角度来看,团队凝聚力(横向的同伴关系和纵向的上下级关系)包含个体对团队的身份认同、人际聚合力以及团队整体对个体的吸引力和控制力三个层面。因此,团队凝聚力不仅源于个体的感知和对团队身份的认同,还源于团队的吸引力和控制力,但个体的身份认同是持续增强还是转向持续减弱则取决于团队对个体的吸引力和控制力。无论是团队的控制力还是个体的身份认同,都是基于团队任务和目标的强意识目的性的聚合力量。这种聚合力量在团队成员关系网络中进行模仿、传递和内化认同,成为印刻在个体心中的强烈的身份意识和获得感。
  二、团队凝聚力的生成进路分析
  团队凝聚力是以个体的不同认知状态为基础的,而认知状态是多样的,既是强意识的理性社会认知,也是无意识的规则遵循和模仿;既是团队层面的吸引力,也是人际间与他者的共识共享。因此,凝聚力的生成进路必定根植于认知生成主义,呈现为团队身份建构、主动意义建构的管理塑造和知情意一致的整体涌现。
  (一)身份认同的主动建构是团队凝聚力的关系化生成进路
  身份认同是团队凝聚力生成的认知前提。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我在团队内的身份归属感的确认,也是团队成员所共同感知到的团队身份认同程度以及所伴随的情感体验和表达。个体在团队初期基于利益计算、团队声望或权力等原因选择成为团队一员,承认团队身份和遵从团队制度是个体所采取的首要策略。在日常的任务交互过程中,个体的身份归属感并不会孤立出现,必定会嵌入到包含任务目标和人际情感的情境之中,必定会感知到团队成员以同样的方式感知到自己的身份归属,嵌入到在自我与他者互为基础的人际氛围之中。栾琨、谢小云认为,身份认同不仅能够降低团队内彼此存在差异的成员之间的偏见和冲突,为团队内部顺畅的协作和沟通提供基础条件,而且能够促使团队成员以一种互补的视角看待团队内的观点分歧和视角差异。[2]但不同成员依据加入团队之初的期望的实现程度,对团队身份的认同度存在差异性,并以此作为是否继续保留成员资格的判断标准。若个体对团队身份认同及其所隐含的共同价值、目标和规则持积极评判的态度,则个体愿意继续保留团队成员资格,团队呈现出高聚合力状态;反之,个体会主动放弃团队成员资格或消极怠工,从而削弱团队凝聚力。
  身份认同是一个主动建构和持续变化的过程。个体根据不同的能力、声望和权力对团队成员进行分类,以明确在团队中所处的位置,凸显自身符合团队身份要求的特征,逐渐模糊或明晰类别间的边界,从而产生内群偏好和外群歧视,形成团队层面的身份共识。此时也会形成基于利益、地缘、能力等的非正式的子群身份认同。若子群身份认同大于团队身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