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4月下期

农村基层疫情防控逻辑、困境与优化路径/何 涛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何 涛 日期:2020-05-21 20:59:12
。二要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制度建设。农村基层囿于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在面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时,物资有效供给和调度缺乏保障,而在短期内依靠大面积跨区域物资调配则难度大且不稳定。因此,做好各类基本救助物资、设备的储备工作,建立应急管理物资台账至关重要。通过实物储备和定向商业储备双向结合的方式,与各类物资供应企业签订供应条约。物资企业根据现实情况定时销售并更新储备物资,防止物资积压,以达到多样储备的效果,确保物资可持续供给。
  (三)合理利用大数据,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
  网络信息普及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中国农村公共危机防控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对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能力提升具有特殊的推动作用。如今面临新型冠状病毒,大数据的驱动、区块链和云技术等新型技术的运用,凭借去中心化、透明开放等技术特点,与应急管理突发性、分散性、多方参与和溯源性完美契合,使得疫情防控的成效显著提升。利用大数据、区块链和云技术,有利于实现基层危机预警和分析,促进各部门上下联通、左右协调,协同推进危机防控。但目前农村地区信息化、数据化的程度较低,基础设施及设备匮乏。因此,国家须加强农村地区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制度安排和规划指引。一要加强农村危机管理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促进农村地区危机管理信息化,国家必须要明确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和战略,加快出台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促进农村地区危机管理信息化稳步有序推进。二要加快农村信息化理论基础研究。要将农村地区危机防控信息化建设纳入国家大数据研发领域中,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平台,有效联动,促进农村地区危机防控信息化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运用。三要确定技术适用边界,完善现行法律制度。先进科技在未来应急管理场景中的运用是大势所趋。大数据技术涉及公众的个人信息,农村地区人员密集、个人信息安全维护意识薄弱,如何确保个人信息得到有效保护,是促进技术更好服务于危机防控的重点难点。要出台并调整现行相关法律政策,确定技术运用边界,制定详尽明确的第三方“私人数据”运用细则,使技术防控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
  (四)推进危机防控内外部监管,建立有效的问责、容错机制
  应急管理体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危机防控的过程中,国家及省级应急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统筹指导,县级政府强调应急实物,只有基层政府是切实参与到应急防控的具体事务中。但针对基层防控的现实环境,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紧迫性和危害性使得防控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决策风险,而基层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变通执行。针对现行和日后危机防控中的失责问题应避免“一刀切”,要实现问责机制与容错机制双轨并行。加强基层人员的工作责任监管,依法从严惩治妨碍疫情防控的各类违法行为,问责机制不能缺失也不会缺失。同时,我们需要构建危机管理的容错机制,容错机制以承认风险为前提。综合考量决策或执行错误的惩罚成本,并与正确决策获取的收益进行比较。在组织实际运行中,一个主体若出现既追责又免责的情况则必然会导致两项制度陷入冲突局面,冲突具体表现为二者的边界界定、宽严尺度的准确把握、操作技术的可调控性等方面。[2]因此,要明确容错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