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0年4月下期
农村基层疫情防控逻辑、困境与优化路径/何 涛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何 涛
日期:2020-05-21 20:59:12
[1]基于熟人社会,形成了乡村地区既有的非正式制度。面对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农村村民对于外来陌生人的出入更加容易辨别,可以及时进行制止。村民之间的信任感会更加强烈,利于集体行动的达成,最大限度地防止疫情在农村地区的交叉蔓延。此外,基于血缘、地缘和生产关系而结合成的生活共同体,人与人之间有着较为一致的价值观。针对基层政府对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在面对没有任何利益纠纷的群体性危机时,多数村民更容易产生集体荣誉感,反而更易于达成集体行动且相互监督。但是,基于农村社会强大的社会资本所塑造的集体行动也会适得其反,致使在疫情防控的社会环境下,聚集性的走亲访友、串门娱乐现象频发。无论是乡镇政府、村“两委”以及村民都在疫情防控的紧张状态下,面临着矛盾的现实样态。
(二)基层政策执行样态——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
乡镇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权力的末梢,自上而下地执行上级政策。但国家政策往往会与地方实际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被动的强制性执行往往会异化政策执行效果。在面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时,如何打破韦伯的科层制结构下层级、职能及部门的边界,对组织流程再造,摒弃传统层级制的缓慢、呆板,取而代之以灵活、高效的组织形式,形成高效的组织、沟通及协调运作机制,对防控疫情至关重要。农村地区人员众多且居住分散,农村基层政府对村民多是碎片化管理。但是,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碎片化的管理方式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村民的现实需求。当前我国农村地区针对疫情防控采用的是“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三位一体的联防联控执行模式。网格化管理是社会治理的一种创新方式,它将管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以网格为管理单位,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把政府的服务更加高效和优质地提供给网格里的居民,这种方式多用于城市社区管理当中。运用网格化管理方式进行场域限定管理,对有不同需求的村民精准施策,借助信息平台进行有效反馈监测,形成一种粗放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施策+信息化反馈”主体联动的防控机制。目前针对疫情防控工作,农村区域的行为路径如下。
1.网格化管理:乡镇政府作为网格管理中心区域,设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各职能部门的统筹协调工作。各行政村村委会作为中间线,负责乡镇政府与各村民的衔接,分设多位网格长,网格长为各村村委干部。各行政村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设立村小组运营中心,负责与各村村民的对接及日常工作。村民小组网格单元负责人由各村民小组的多位乡贤担任,便于工作开展,提高效率。同时,对村民小组区域内部人员进行网格划分,引入志愿者服务,力求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各级负责中心的负责人统筹工作安排并相互监督。
2.精细化施策:各村网格长要每天对疫情防控知识进行普及宣传,同时各村民小组运营中心每天对村民小组内人员流动进行监督,入户进行摸排登记,进行入户防控知识宣讲。各村民小组只负责本小组内的防控工作,并实施监督及追责。对行政村内有疑似发热或从疫情区域返乡人员,做到专人负责制,形成由村民小组负责人与村卫生院指派医生“双人负责制”。对各个行政村的入村关卡进行蹲点防控,做到严防严控,不留死角。
3.信息化反馈:各行政村借助本村技术条件,运用信息管理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