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0年4月下期
提升领导干部 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四个维度/郑会霞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郑会霞
日期:2020-05-21 20:58:03
能水平,强化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促进党员干部加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发挥党员干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第二,健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机制,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引领格局。首先,发挥党的领导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真正把社会治理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权责明晰、奖惩分明、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社会治理责任链条,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1]其次,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建设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群团组织为纽带、各类社会组织为依托的基层组织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再次,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健全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引领格局,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规范化和治理功能的不断优化。
第三,推动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创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模式。首先,领导干部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群众工作优良传统和工作方法,引导基层将党建和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实践中,建立完善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平台、载体、阵地,从根本上解决党建虚化、党建与社会治理“两张皮”的问题,探索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其次,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细化网格治理单元,探索建立睦邻互助会,建立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议事机制,增强群众的民主协商意识,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提高人民群众的成就感、自豪感、获得感。再次,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拓宽党员服务群众空间,开展党员联系农户、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设岗定责、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党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带头示范,带动群众全面参与。
二、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基层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多元广泛,更加注重个人自由权利和发展权利,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和社会风气,对社会公平正义要求更高,对公共服务预期更高。另外,不同社会群体因其所处地域、民族、风俗、学历、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对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会有不同的需求。然而,面对基层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公共服务的短板依然较多,受资金、人员、人才等方面因素制约,学校、医院、养老等广大群众急需的公共服务不能有效供给,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严重不足,基层便民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的社会需求,是摆在领导干部面前的重要任务。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服务群众意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直接面对人民群众,是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因此,领导干部提升服务群众能力,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权利置于基层社会治理逻辑中,强化人民群众是基层公共服务的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