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4月下期

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研究/陈 岩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陈 岩    日期:2020-05-21 20:55:11
结构的调整、治理规则的改变以及治理方式的更新。
  (一)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模式机制构成
  1.标识。在复杂适应系统聚集过程中,标识贯穿始终。它引导适应性主体的行动方向,决定其行动纲领及行动目标。标识促进适应性主体间的相互选择,推动形成系统的层次结构。新时代,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成为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明确标识。要秉承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形成不同主体平等参与、包容开放、合作共赢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以此有效化解社区风险,促进社区公共服务的精准供给。本质上,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是一个涉及权力结构及利益结构调整的过程,旨在通过创新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提升社会公共价值。
  2.内部模型。当大量信息涌入复杂适应系统时,适应性主体会对其进行识别和选择,将经验提炼为各种图式,这些图式的集合即内部模型。当相似图式再次出现时,适应性主体依据内部模型预测可能发生的后果。[4]内部模型常用来考察适应性主体的内部结构,并由此推断其所处的环境特性。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系统包括隐性模型和显性模型两个子系统,二者构成不同的创新动力。其中,隐性模型依据治理主体对创新的自觉诉求形成相应规则,实施创新行为,创新动力主要源自个人或组织的使命感、前瞻意识及忧患意识,其中行政领导、枢纽型社会组织及区域专家学者较多扮演主动创新者角色。显性模型依据“环境刺激”启动创新,治理主体根据环境需求类型以及问题结构类型搜索体系内已有经验、规则,选择、调整适宜规则并做出反馈。
  3.积木。内部模型是适应性主体行为规则的有限集合。行为规则由积木构筑而成,积木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规则。在复杂适应系统中,随外部环境变化,行为规则不断变化,但作为其基本构成要件的积木依旧存在。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是一个通过创造选择新技术、新方法、新途径,建立新的规则体系并增强社会能力的过程。价值观念、社会资本、治理工具等作为系统中的积木,以不同组合维度形成社区治理体系中的规则,通过规则的增加、删减、淘汰与重组促成治理结构的变化,进而产生不同层次的创新机制,包括体制性治理创新机制与工具性治理创新机制、基础性治理创新机制与辅助性治理创新机制等。
  (二)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模式的运行
  在社区治理创新系统中,探测器用来感知外界环境对城市社区治理的影响因素,包括社区人口情况、经济发展状况、公共服务水平等,并从需求、供给两个维度汇集创新动力,即问题倒逼和前瞻设计。当治理创新主体接收到来自探测器的数据流后,根据已有经验及获取的新经验,提取规律性经验作为行为方式的参照,制定形成城市社区治理创新规则库。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将数据流中的规律性要素从一些偶然的治理特征中提取出来,且提炼成具有适用性的治理创新图式。这不仅需要治理创新主体学习能力的提升,更需要多元治理创新主体协同创造新的知识体系。社区治理创新的关键在于有效建立规则库并促进社区治理结构创新,也就是将新的异质性治理要素嵌入现有的社区治理结构中,通过介入激活或改造原有治理结构中的功能。效应器在于将社区治理机构创新设计通过新制度、新内容、新服务、新技术等及时转化为社区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