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2月下期

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中地方政府合作的困境与突破/许 珂 周 伟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许 珂 周 伟 日期:2020-03-18 16:33:53
尝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甜头,从而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生态保护当中。此外,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渠道被横向拉伸,个体都能通过网络获取大量信息,加上我国数字政府的建设和政务公开的不断推进,群众掌握到了更多的数据信息,这给群众考评政府提供了可能。群众考评政府是通过政府对于环保数据的公开和辖区内居民对于政府施政的切身体验,对政府施政效果进行考核和评判。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如何,老百姓最有发言权,让老百姓参与政府考评当中来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能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督促政府间加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的合作。
  (三)经济激励与政治激励并重
  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中地方政府合作的经济激励分为横向激励和纵向激励。横向经济激励即各地方政府分别认领与其经济实力及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度相匹配的份额,成立生态补偿基金,对于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经济支持。其中,也包括强势地方政府因自身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而对其他地方政府的横向转移支付,因为这些强势地方政府往往是最先受益者。纵向经济激励主要是指中央财政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间关于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合作行为在财政上予以支持,以经济激励激发地方政府间关于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合作行为的产生。而政治激励则指的是在官员政绩考核中提高生态指标所占的权重。GDP是一项重要的官员政绩考核指标,因此,地方官员更注重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对费时费力且成效显现缓慢的环境保护缺乏热情,导致区域生态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合作缺乏动力。今后在官员政绩考核中,应该适当提高生态指标的权重,将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府际合作作为考察内容,全面考察官员的政绩,以政绩考核指标倒逼合作行为的产生。
  (四)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发展绿色产业
  地方政府间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中合作行为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便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即生态环境治理会消耗大量资源成本并且其产出具有内隐性的特征。比如,大气污染防治不会产生实实在在的物质成果,而有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成果显现缓慢,如植树造林需要几十年才能达到成林规模。这都导致地方政府对于生态环境治理的漠视。同时,生态环境问题还与产业布局有着密切关系,第二产业一般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钢铁、化工、冶炼等行业。今后应该优化产业布局,发展绿色产业,从根源上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并且适度开发生态环境的附加值,提升其经济价值,激励地方政府重视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比如发展生态种养殖、有机农业、生态旅游等,将之前因环境保护付出额外成本致使其经济长期得不到发展的贫困带,变为充满生机的绿色产业基地,让地方政府看到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好处,使其心甘情愿地投身到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合作中来。
  (五)利用市场机制倒逼地方政府主动合作
  市场机制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手段,与行政手段之间互为补充,能够更好地促进地方政府间关于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合作。市场经济关注的是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要想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首先要人为地使某一事物成为稀缺资源。例如,排污权交易中的稀缺资源便是排污权许可,而排污权许可作为行政许可的具体形式,其授予权掌握在政府手里。因此,建立排污
[1][2][3][4][5][6]